《革命的教训》(Lessons of the Revolution)

列宁为纪念1905年俄国革命五周年而写的重要文章。写于1910年10月30日,载于同日的《工人报》第1号。中译文收入《列宁全集》第二版增订版第19卷。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没有完成的情况下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保留了大地主土地私有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社会和阶级矛盾。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破坏了国家的经济,加深了人民的苦难,激化了业已尖锐化的各种矛盾。因此,1905年俄国爆发了由无产阶级领导的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沉重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革命持续到1907年,但遭到镇压,以失败告终。列宁认为,革命给了俄国人民以伟大的历史教训。在纪念1905年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五周年之际,要力求弄清楚这些教训。为此,他写了这篇纪念文章。列宁阐明了1905年革命的历史意义,认为这次革命是无产阶级给予沙皇专制制度的第一次打击,俄国人民见到了第一道自由的曙光;革命给人民许多教益,教会人民要用共同斗争来实现政治要求,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斗争训练。列宁总结了革命的三点主要教训:(1)只有群众的革命斗争才能使工人生活和国家管理真正有所改善。单枪匹马的斗争不能摧毁沙皇专制制度和资本家的无限权力。只有千百万群众和工人团结起来,共同斗争才能做到这一点。(2)仅仅摧毁或限制沙皇政权是不够的,必须把它消灭,否则沙皇的让步总是不可靠的。沙皇在革命进攻加强的时候就做些让步,进攻减弱的时候就把这些让步统统收回。这说明,只有争得民主共和国,推翻沙皇政权,政权归于人民,才能使俄国彻底摆脱专制统治。(3)当时大多数人都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俄国人民中的各阶级对争取自由的斗争所持的态度是各不相同的,并且它们所争取的自由也是各不相同的。列宁指出,革命吹散了迷雾,并详细分析了俄国各阶级人民在革命过程中的行动和作用:工业无产阶级蕴藏着巨大的力量,斗争实力居于其余一切阶级之首,同专制制度进行了最坚决最顽强的斗争。在斗争过程中,工人逐渐成为社会党人,认识到必须彻底改造整个社会,在思想上逐渐成熟;农民在革命中也起来同地主和政府做斗争,但他们比较分散,斗争不够自觉、顽强,力量太弱了,他们除了与城市工人结成联盟共同斗争外找不到别的自救办法;自由派资产阶级,即自由派地主、工厂主、律师和教授等等,也参加过革命。他们成立了“人民自由”党,即立宪民主党,在报刊上许诺“用和平手段”去争取自由。当革命进入同沙皇决战时,自由派就全体一致地卑鄙地背叛了人民的自由,离开了斗争。沙皇专制政府正是利用自由派的背叛、利用对自由派高度信任的农民的无知,击溃了工人起义。当广大人民群众还信任自由派,回避工人的革命斗争时,俄国是不会有自由的。只要推开那些动摇和叛变的自由派,城市无产阶级领导农业工人和破产农民起来斗争,世界上便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俄国自由的到来。列宁认为,在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主又重整旗鼓、卷土重来的当下社会,人民遭受了更加残酷的蹂躏,但俄国人民已经不是1905年以前的人民了。他坚信,俄国无产阶级一定会奋起进行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一定会重新来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带领他们走向胜利,俄国全部经济状况以及革命年代的全部经验就是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