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国际(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第一国际后成立的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和工人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总部设在布鲁塞尔。
1889年7月14日,即法国人民攻克巴士底监狱100周年纪念日,在恩格斯的帮助下,德、法等国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在巴黎召开“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大会有22个国家393名代表参加,选举产生威廉·李卜克内西、倍倍尔、拉法格和瓦扬等27人组成的大会主席团。会议讨论了国际劳工立法和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斗争任务等问题,通过了《劳工法案》及《五一节案》。这次大会宣告成立第二国际。
第二国际是在资本主义经过一段时间的和平发展、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成立的。欧美各国工人阶级致力于民族国家范围内的政党建设,积聚和训练本阶级的力量,活动以合法斗争为主。适应这个历史时期的特点,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主要通过定期举行国际代表大会,由各国党在平等的基础上自由讨论来达成协议。1900年巴黎大会上才成立常务委员会——社会党国际局(1905年后改称“社会党国际局执行委员会”),由各国的党选派一名(后增为两名)代表组成。1907年斯图加特国际社会党代表大会才通过正式章程。
第二国际的活动大体上以1900年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第二国际创建的前期,在恩格斯的指导和关怀下,基本上执行了马克思主义路线。第二次(布鲁塞尔,1891年)、第三次(苏黎世,1893年)、第四次(伦敦,1896年)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工资工时和劳动保护,关于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关于废除常备军和实行全民武装,关于反对战争和军国主义,关于反对殖民主义和实行民族自决,关于工会、土地和妇女等问题的决议。尤其是关于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决议,推动了欧美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欧美社会主义政党的合法斗争和各国工会的国际团结,更加广泛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1900年9月巴黎代表大会、1904年8月阿姆斯特丹代表大会、1907年8月斯图加特代表大会、1910年 8月哥本哈根代表大会和1912年11月巴塞尔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夺取政权、党的统一、党与工会的关系、党与合作社的关系、反对殖民政策、反对军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等决议。尤其是斯图加特代表大会的反军国主义决议和巴塞尔代表大会的反战宣言,对于欧美工人阶级的斗争起了很大的动员作用。
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由于各国社会民主党内的机会主义迅速滋长,第二国际内部逐渐分裂为三派:一是以德国卢森堡、卡尔·李卜克内西为代表的左派;二是以伯恩施坦为首的右派,公开“修正”马克思主义;三是以考茨基为首的中派,披着“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外衣,支持右派反对左派。以伯恩施坦和考茨基为首的修正主义者占据了第二国际的领导地位,推行修正主义路线和政策。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团结各国左派,高举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旗帜,同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进行了斗争。
第二国际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把社会主义运动从西欧、北美扩展到东欧、拉美和东亚。各国党在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合法斗争、维护工人切身利益、反对内部“左”的和右的倾向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由于对改良主义派批判不力,以致滋生了机会主义、修正主义并使其在第二国际几个主要政党领导机构中占据上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的大多数社会民主党领导人蜕化为社会沙文主义者,站在本国政府一边,积极支持这场帝国主义战争。除李卜克内西在1914年12月德国国会通过新的军事预算时投反对票以外,各国的机会主义领袖们都投票赞成本国政府的军事预算和战争拨款,一些人还担任了资产阶级政府的部长。第二国际最终陷于破产。1923年,第二国际改组为工党和社会党国际。1940年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