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国际(the First International)

即“国际工人协会”,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联合组织。1864年9月28日英、法、德、意、波兰等国的工人代表在英国伦敦圣马丁堂召开的国际工人会议上成立。大会通过了成立国际工人协会的决议,并选出了临时委员会。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和实际领导者,他出席了成立大会,并且被选入主席团,当选为临时委员会委员兼德国通讯书记。受大会委托,马克思起草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临时章程》两个文件。1866年 9月日内瓦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国际工人协会临时章程》,称为《国际工人协会章程》,1871年9月伦敦代表会议修改后称作《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并且于1864年11月1日中央委员会会议上获得通过。

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指出,工人群众的贫困在1848年到1864年间没有减轻,但是这个时期就工业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大来说却是史无前例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生产力的任何提高,都不可避免地加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马克思充分肯定了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意义。马克思还阐明了工人阶级从政治上改组工人政党对于工人阶级解放的作用,强调夺取政权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使命,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规定了国际工人协会的原则、目标、手段和组织机构;认为劳动者在经济上受资本家的支配,是一切形式的奴役的基础,是一切社会贫困、精神沉沦和政治依附的基础;强调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不是要争取阶级特权和垄断权,而是要争取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并消灭一切阶级统治;工人阶级的解放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的斗争中必须建立与一切旧政党不同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才能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革命的最高目标——消灭阶级。

第一国际在马克思恩格斯的领导下,传播了科学社会主义,同时与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斗争。前期主要是反对蒲鲁东主义;后期主要是反对巴枯宁主义。对工联派、拉萨尔派、布朗基派也进行了批评帮助。第一国际团结英、法、德、意、波兰等国工人阶级进行斗争,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同时还培养了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在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基础。

1871年,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参加并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但是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组织也日渐衰弱。1872年海牙代表大会后,第一国际总部迁到纽约,同欧洲各支部的联系逐渐削弱,美国支部内派别斗争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国际的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根据马克思的建议,1876年7月15日费城代表会议正式宣布解散第一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