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文化强国(socialist culturally strong country)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奋斗目标: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动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思想基础,是邓小平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个文明建设都要搞好”的思想。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历届中共中央领导人都做出了论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特征是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决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国家的重要稳定器。它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文化,还要有鉴别地加以利用好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有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具有的文化整体实力、竞争力、凝聚力和生命力,体现了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的牢牢把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先进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先进文化的弘扬和繁荣,中国就不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