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make strategic adjustments to economic structure)

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所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

党的十八大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这是党中央在全面把握国际经济格局调整和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变化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部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规律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为我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明确了工作方向和工作原则。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需要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这些方面力求实现协调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需要坚持如下原则:其一,协调原则。就产业结构而言,就是各个产业之间及其内部有一个适当的比例。对于区域结构来说,就是各个区域能够根据各自特点发展优势产业,区域之间能够形成一个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对于城乡结构来说,就是要形成一个城乡相互促进和分工合理的结构。对于需求结构而言,就是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经济增长。其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原则。无论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21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均有赖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要在经济增长中调整经济结构,通过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更好地增长。其三,促进就业原则。经济结构调整要有利于增加就业。要在淘汰落后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创造出更多新的就业岗位。其四,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要建设美丽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考虑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上一代与下一代、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我国加快完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增长;有利于抓住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带来的机遇,有效应对各种挑战;有利于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