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统一战线》(On the United Front)
1945年4月30日周恩来在党的七大上的发言。收入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周恩来选集》(上)
。整个发言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二是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问题。主要内容如下:
(1)
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国共两党在全国抗日与民主的问题上长期存在着原则的分歧和严重的斗争,认为从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可以分成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分歧的中心,是抵抗日本侵略还是不抵抗日本侵略;第二个阶段,从西安事变到七七事变,分歧的中心是真正准备抗战,还是空谈准备抗战;第三个阶段,是从七七事变到武汉撤退,分歧的中心,是全面抗战还是片面抗战;第四个阶段,是从1939年国民党五中全会到1944年国民参政会开会,分歧的中心,是坚持抗战、团结、进步还是妥协、分裂、倒退;最后一个阶段,是从我们联合政府口号的提出一直继续到现在,分歧的中心是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还是继续一党专政的政府。
(2)
总结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指出新民主主义的统一战线,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毛泽东说得很清楚,要建立一个巩固的新民主主义的统一战线,就是要认清楚敌人、队伍和司令官这三个问题。在革命发展过程中,由于敌我关系和斗争营垒时常发生变化,形势时常变动,所以统一战线的问题就很复杂。我们应当根据毛泽东所指出的这三个方面,来研究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①从敌人方面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这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不变的。可是帝国主义不仅是一个,而国内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又有不同的派别和集团,这些敌人又常常不一致,所以敌人营垒又是变化的,在一定条件下有两面性。各阶级代表人物是能变化的。在中国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封建势力方面变动很大,尤其以抗战时期为最。②从队伍方面看,我们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自由资产阶级和一部分大资产阶级。这个队伍里面的人分作三类:一类是进步力量,就是工农小资产阶级;一类是中间力量,就是中间阶层;一类是顽固力量,或者反动力量,就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地方实力派近乎中间,或者是中间和顽固之间,在阶级性上是接近反动派的,在反蒋这一点上又起了中间力量的作用。根据这三种力量的分析,我们订出了发展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力量,孤立、分化和打击顽固力量,也就是联合大多数,反对少数,打击最顽固的力量的方针。③从领导权方面看,无产阶级比别的阶级先进,是应当领导别的阶级的,这就是毛泽东说的“司令官”。但无产阶级也不是天然的司令官,领导权要用力量来争,因为领导权是有人和无产阶级争,和共产党争的。不但大资产阶级争,自由资产阶级也争,小资产阶级也争。他们总要照他们的思想来领导这个队伍。但是和我们争领导权最主要的力量,还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这个统治集团。所以在统一战线当中,互争领导权的主要是国共两党。双方争取的对象就是农民、小资产阶级、自由资产阶级。双方进行争取和领导的方法是不同的。
国民党是采取压迫的方法,我们的方法是同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合作。要总结历史经验,防止在争取领导权上犯的右倾错误和“左”的错误。所以领导权的问题,是统一战线中最集中的一个问题。右的是放弃领导权,“左”的是把自己孤立起来,成了“无兵司令”“空军司令”。可以说右倾是把整个队伍送出去,“左”倾是把整个队伍推出去。
周恩来的这一发言,从历史事件和阶级关系分析中总结了国共关系和统一战线的若干重要经验教训,对党坚持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起了重要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