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条战线(the second front)
从狭义上讲,特指解放战争时期,除了人民解放军在第一条战线——军事战线中进行的人民解放战争之外国民党统治区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从广义上讲,是指解放战争时期以学生运动为先锋的包括整个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1947年5月30日,毛泽东在《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一文中,明确阐述了第二条战线的含义。他指出:“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战线。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学生运动是整个人民运动的一部分。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要促进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抗战胜利后,为了争取实现广大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愿望,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加强了对国民党统治区斗争的领导。在国民党军队发动全面内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群众开展反对美国支持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的斗争,形成了第二条战线。其斗争进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
1945年8月—1946年6月。斗争的主要内容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内战独裁政策。(2)1946年7月—1947年6月。斗争主要内容是抗议美军暴行,开展“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3)1947年7月—1948年7月。斗争的主要内容为继续开展“反迫害”斗争,举行反美扶日运动。(4)1948年8月—1949年9月。斗争的主要内容为迎接全国解放,配合解放军进军城市、接管城市。
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与解放军在军事战线的斗争互相联系,互相支援,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诞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