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唯心主义(physiological idealism)
19世纪中期在生理学发展中产生的一股唯心主义思潮。当时,一些生理学家在研究感官结构和功能时,对于取得的一些重大科学成果,不能做出正确的哲学解释,往往导致类似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这股生理学中的唯心主义流派,就叫作“生理学唯心主义”。德国生理学家弥勒(1801—1856)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人物。
弥勒对感官生理学研究的成就虽然很大,但是他对这些科学成果的解释却是唯心主义的。弥勒认为,我们认识的只是我们的感觉,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这样就在实质上否定了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在弥勒的解释中,首先把产生感觉的外部原因和感觉器官本身的异常状态混淆起来,等同起来。他认为,人的感觉器官产生的感觉,可以由外部原因产生,也可以不由外部原因产生。这就是说,感官内部的原因也可以产生感觉。比如对光的感觉,他说:“即使两眼全闭着,视神经也不受刺激,在这时候也会看见闪光这个现象。这种情况就可以说明,这些光只是视神经自身的感觉,不是因为有什么光线。所以这种光线不能够照明任何周围的东西。”他认为,视感觉器官由外物刺激而产生的映象,都可以由我们神经的内部刺激引起。
弥勒还认为,由外部原因产生的刺激能引起感觉器官内部状态的相应改变,感觉器官通过这种相应变化就产生感觉。比如对光的感觉,弥勒列举了五种外界刺激,都可以产生光的感觉。它们是特殊波动和放射(如可见光)、机械刺激(如震荡和打击等)、电、化学剂(如麻醉品)和充血刺激。所以感觉不是把外界事物的性质、状态传递给意识,而是把由外界原因所激起的感官神经的相应变化和状态传给意识。这就是说,我们感觉的只是我们感官的相应变化,而不是外界事物本身。由此他得出结论说,要想我们的感官把物质世界的真相和本性揭露给我们是不可能的。我们和身外自然界发生交涉时所知道的,始终只是我们自己的感觉。这样,实质上就否认了我们的认识是客观实在的反映。所以列宁批判说,“生理学家的唯心主义在于:他从我们感官同感觉的关系上研究感官机制的功用,例如,他指出光的感觉是由对眼睛的各种不同的刺激引起的,但他想由此否定我们的感觉是客观实在的映象”。列宁认为物理学唯心主义和生理学唯心主义都是科学发展史上的“一时的波折”,是“暂时的疾病期”,是“发育上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