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联宪法草案》(On the Draft Constitution of the U.S.S.R.)
斯大林1936年11月25日在为了审查和批准苏联新宪法而召开的全苏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中译文收入《斯大林选集》下卷。
全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斯大林介绍了宪法委员会的成立及其任务。斯大林提出,之所以要成立由31人组成的宪法委员会修改1924年通过的现行宪法,是因为考虑到从1924年到1936年苏联生活中取得的走向社会主义的一切进展。
第二部分斯大林分析了1924—1936年在苏联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和1924年相比,1936年苏联的工业已经建立在丰富的现代新技术、十分发达的重工业以及更发达的机器制造业的基础上。在农业方面,苏联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机械化的、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生产。苏联的社会阶级结构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所有的剥削阶级都消灭了。只剩下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工人阶级是完全新的、摆脱了剥削的工人。农民阶级是完全的新的农民,摆脱了剥削,绝大多数成为集体农庄农民。知识分子是同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骨肉相连的完全新的知识分子。这些都为宪法修改奠定了现实基础。
第三部分斯大林总结了宪法草案的基本特点。一是用立法程序把苏联已经走过的道路和取得的成就固定下来。二是用立法程序把社会主义准则固定下来。三是要把合乎劳动者愿望并有利于劳动者的社会秩序固定下来。四是主张保障一切民族和种族在社会一切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国家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享受同等的权利。五是彻底地信守民主主义。六是不限于规定公民的形式权利,而把重点放在如何保障这些权利的问题上。
第四部分斯大林回应了资产阶级对宪法草案的批评。斯大林归纳出西方资产阶级对于宪法草案的不同批评态度,并一一给予说明:(1)外国报刊以隐瞒的态度以示对苏联宪法草案的批评,但隐瞒是不能长久的。(2)批评家虽然承认宪法草案的存在,但认为这个宪法草案是一纸空文,是用来玩弄某种手腕和欺骗人们的空洞诺言。但苏联建立起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权推翻了剥削阶级,按照社会主义原则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些都是事实而不是诺言。(3)批评家承认宪法草案有相当多的优点,但怀疑草案中许多条文是否能够实现,怀疑论者也会像以前那样遭到失败。(4)批评家攻击新宪法草案,认为这个草案是放弃无产阶级专政,但批评者脑筋乱了,把左右都弄错了。(5)批评家责备宪法草案丝毫没有改变苏联现状,但事实上新宪法草案确实保证了工人阶级专政,保证了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正是新宪法草案的优点。
第五部分斯大林谈了对公民们在全民讨论宪法草案时提出的修改和补充意见的看法。斯大林把修改意见分为三类。第一类修改意见主要说的不是宪法问题,而是将来立法机关的日常立法工作问题,应当把它们交到将来的立法机关去。第二类修改意见是把历史资料和应当取得的成就的宣言成分载入宪法问题。这类意见和宪法没有直接关系,可以用其他方式和其他文件去说。第三类是和宪法草案有直接关系的修改和补充意见。斯大林列举了13条意见并一一做了说明。
第六部分斯大林阐述了苏联新宪法的意义。斯大林说,新宪法将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文件。对苏联各族人民来说,是他们在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战线上取得胜利的总结,对资本主义各国人民来说是行动的纲领。
《关于苏联宪法草案》全面介绍了苏联宪法修改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献。斯大林在文献中提出的一些社会主义宪法的指导原则,对于社会主义宪法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