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集中(centralization of production)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竞争的加剧,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使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垄断,而垄断的产生又反过来促进生产的进一步集中。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入分析了生产集中的过程,阐明了剩余价值怎样再转化为资本、资本又怎样进行积累而使自身不断增大的动因和机理。资本家为了在竞争中站稳脚跟,打败对手,获得利润,除了加强对工人的剥削以外,还必须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这样,就造成了生产的集中趋势。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阐述了在生产集中的基础上形成垄断的必然性。

列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入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新情况,进一步论证了生产集中的必然性。列宁首先指出,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的企业的过程进行得非常迅速。为了说明这一现象,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列宁不是根据个别的例证和材料,而是应用全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统计数据和材料,具体深入地说明了资本主义新阶段生产集中的现象。

当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走向垄断。这是因为,几十个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易达成协议。另外,正是企业规模的扩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的趋势。而一旦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的统治又必然加速生产的集中进程。列宁在大量引用和分析研究了德国、美国、英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统计数据以后得出结论:生产集中产生垄断,是现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的和基本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