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输出(export of capital)

垄断资本家、金融寡头和垄断资产阶级政府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或谋求其他经济、政治和军事利益而对国外进行的投资和贷款。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及其所属的机构对外输出的资本叫“国家资本输出”,包括赠予、贷款和政府出口信贷等。由私人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对外输出的资本叫“私人资本输出”,包括私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私人出口信贷等。资本输出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生产资本的输出,主要是在国外直接投资开办工厂,开采矿产资源,经营其他企业,收买当地原有企业或者与当地私人、团体及政府合营企业。另一种是借贷资本的输出,主要由政府、银行或企业贷款给国外政府或私人企业。

资本输出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就已经出现,但那时主要是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只是少量的和个别的现象。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资本输出才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并且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关于资本输出的可能性,列宁认为,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所要求的不是平均利润,而是超额利润。垄断统治为超额利润的获得提供了前提和条件,结果就产生了大量的过剩资本。这些过剩资本在国内已经找不到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了,必须到国外寻找出路,这样就产生了资本输出。所谓资本的“过剩”是相对的,假如资本家能把积累起来的资本用来发展经济落后的部门,能够用来提高国内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当然就不会产生什么“过剩”资本了。关于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列宁指出,资本输出的去向,有发达国家,也有落后国家,但在当时主要是落后国家。因为那里资本少,地价和工资比较低,原料也便宜,资本家在那里可以得到比国内高得多的利润。特别是许多落后国家已经加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在这些国家,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逐步解体,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大量破产,造成了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商品市场。另外,“主要的铁路线已经建成或已经开始兴建,发展工业的起码条件已有保证等等”。

资本输出对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资本输出通常可以获得超过在国内投资所得的高额利润;其次,通过资本输出能够带动更多的商品输出,使债务国成为它的商品市场;再次,垄断资本还可以从获得的高额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来收买本国的工人贵族和他们资本所在国的代理人,破坏本国的工人运动,培养资本所在国的买办阶层。因此,资本输出是垄断资本主义走向寄生性的重要体现。总之,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势力范围从国内扩展到国外,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金融资本的剥削网络,造成了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资本统治和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

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许多其他现象一样,资本输出也明显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一方面,资本输出使输出资本的金融寡头获取了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却使资本输出国滋长某种程度的停滞趋势;一方面,资本输出为资本输入国带来了经济上的受剥削、受奴役和加重对资本输出国的依附,另一方面,资本输出又促进了资本输入国生产力的发展,加强了这些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的愿望;一方面,资本输出导致越来越多的国家走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市场经济的轨道,另一方面,又扩大了受资本主义剥削和奴役的范围,加强了资本输出国对资本输入国的控制;一方面,资本输出能够促进商品输出,促进各国之间对外贸易的扩大,另一方面,又加深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导致各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地盘和销售市场斗争的尖锐化。从总体上说,资本输出加速了金融资本进军世界的步伐,加强了金融资本对整个世界的统治。列宁说:“资本输出在那些输入资本的国家中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影响,大大加速这种发展。因此,如果说资本输出会在某种程度上引起输出国发展上的一些停滞,那也一定会有扩大和加深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进一步发展作为补偿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变化:一是与过去主要是私人资本输出相比,国家资本的输出占了很大的比例;二是以前资本输出的主要对象是工业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战后垄断资本的投资重点已逐渐转向工业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之间相互的资本输出占了很大的比例;三是投资的方向和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前,开发矿产资源的投资占有较大的比重,但二次大战以来,对制造业的投资增长较快;四是跨国公司成为资本主义资本输出的重要工具;五是美国成为战后最大的资本输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