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the spread of Marxism in Russia)
列宁主义诞生的思想前提条件。
19世纪80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和研究活动非常活跃,带有政党萌芽性质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开始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作为有独创性和多方面理论成就的思想家普列汉诺夫是联系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中间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1882年,普列汉诺夫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俄文,在为俄文版写的序言中,普列汉诺夫明确指出,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通过开展政治斗争达到无产者自身的解放。1882年9月,普列汉诺夫和查苏利奇、阿克雪里罗德、捷伊奇、伊格纳托夫一起,在瑞士组织了劳动解放社。该社以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为己任,在沙皇统治时代,冲破重重阻力,先后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与资本》《哲学的贫困》《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十余本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为俄国革命者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俄国的社会现状提供了理论文本。普列汉诺夫还为这些著作写了俄文版序、导言,系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帮助俄国先进分子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和大众化。列宁高度评价劳动解放社的作用,称它培育了整整一代俄国马克思主义者。虽后来普列汉诺夫投入了孟什维克阵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还成了社会沙文主义者,但他对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和发展所做的贡献不应抹杀。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对列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此,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在回忆录中指出,普列汉诺夫在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的成长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他帮助列宁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因此,在列宁看来,普列汉诺夫是个光辉的人物。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贡献最大的是列宁。首先,列宁通过组建马克思主义小组宣传马克思主义。列宁1887年进入喀山大学攻读法律,后因参加青年学生革命小组的活动,被开除学籍。从那时起,列宁开始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渐渐成长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1889年,列宁在萨马拉建立了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俄国农民问题。其次,列宁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坚持中逐步形成了列宁主义。1891年,列宁利用到彼得堡参加大学毕业考试的机会,与那里的马克思主义者建立了联系,委托他们搜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1895年,沙皇镇压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列宁被捕,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三年流放期间,列宁时刻关注俄国和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状况,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先后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如《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资本论》等,还阅读了普列汉诺夫的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特别是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理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的理论、消灭私有制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对列宁革命活动和理论研究的影响很大。列宁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工人运动,并且在批判19世纪末在俄国流行的民粹派和“合法马克思主义”思潮等各种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中逐渐形成和完善了列宁主义。最后,列宁还通过撰写著作和创办革命杂志,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组织基础。1898年,俄国各地的斗争协会在明斯克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布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但是,这次代表大会没有制定纲领和章程,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不久也被沙皇政府破坏。在恶劣的斗争环境中,各地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尚处于涣散状态,工人政党的建立遇到了巨大困难。1900年,
列宁在慕尼黑创办大型的全俄马克思主义报纸《火星报》,团结了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1903年7月30日—8月23日先后在布鲁塞尔和伦敦举行)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