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整体以长江河道为依托,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联通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的经济区域。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继“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又一个面向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长江经济带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位于其首尾两端的两大战略金融核心区江北嘴(重庆)和陆家嘴(上海)日益成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这有助于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格局。通过改革开放和实施一批重大工程,让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建设,彰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的先进理念。

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在湖北武汉考察时提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重塑长江经济带的大幕就此拉开。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及《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发布,提出要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优势,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在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发展面临诸多矛盾的背景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推动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有利于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有利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引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