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three rural" issues)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简称。“三农”问题关系国家发展的全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多,农民历来都是重要的社会阶层,农业、农村、农民始终是国家安定和改革发展的基础与依靠。“三农”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在1982年至1986年、2004年至2016年间,中共中央先后发布18个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个目标,其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为了加快农村发展,必须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明确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的总体思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决不能动摇,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决不能含糊。在新时代,深入有效地开展“三农”工作,更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牢固树立强烈的短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进一步明确了“三农”问题在我国新时代发展征程中的重要地位。

“三农”问题的化解就是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抓好“三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