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reform and opening up)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对内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中国的对内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提出的要求。它首先从农村开始,然后向城市发展,是涉及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全面改革,是涉及对原有体制带革命性的变革,被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是选择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然后逐步地全面推开。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战略部署,提出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强调改革只有进行时,方向问题至关重要,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这就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