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协商会议(the Political Cosultative Conference)

1946年1月10日至31日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以及各民主党派(民盟、青年党等)

为抗战胜利后的和平建国大业在重庆召开的会议,亦称“旧政协”。

1945年“双十协定”公布后,国民党当局继续发动对解放区的进攻,但由于解放区军民的反击和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反对,以及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对华声明并派特使马歇尔来华调处国共争端,使国民党在政治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被迫根据“双十协定”的规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有38人,其中国民党代表8人,共产党代表7人,中国民主同盟代表9人,中国青年党代表5人,无党派人士9人,实际上代表了中国社会左中右三种政治力量。会上,蒋介石代表国民政府致开幕词,并宣布了政府决定实施的事项:给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及身体之自由,各政党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并得在法律范围之内公开活动,实行自下而上的普选,释放政治犯。会议开了10次大会和多次分组会议。

会议就政府组织、军事问题、制定施政纲领、召开国民大会和修改宪法草案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共产党代表坚决主张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反对独裁统治,反对内战、独裁、卖国政策,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国民党代表坚持内战、独裁、卖国的政策与立场,坚持一党专政。民主同盟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既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又不敢做坚决的斗争,主张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会议斗争的焦点集中在军队和政权问题上。国民党代表提出先“军队国家化”,后“政治民主化”;共产党代表提出先“政治民主化”,后“军队国家化”;中间党派认为,国共双方都交出军队,由中间集团代表国家,接管国共双方交出的军队。由于共产党及其他进步人士的努力,会议经过协商,通过和平建国纲领、国民大会问题、宪法草案问题、政府组织问题、军事问题等五项协议。这些协议不同程度上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制度和内战政策,基本上有利于人民,而不利于国民党反动派。政协协议的通过,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实现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热切期望。国民党统治集团最终撕毁了这些决议,就背离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将自己置于人民的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