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More on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the Dictatorship of the Proletariat)

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讨论,由《人民日报》编辑部撰写,于1956年12月29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重要文章。

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毛泽东连续召开政治局常委会、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东欧局势和世界形势。在此期间,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主席铁托提出斯大林错误的产生不仅仅是个人崇拜,而是使个人崇拜得以产生的制度和官僚主义组织机构,这也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重视。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讨论,形成了《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文章。

文章提出了两种性质的矛盾问题:第一种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在帝国主义阵营同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帝国主义同全世界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之间,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等等)。这是根本的矛盾,它的基础是敌对阶级之间的利害冲突。第二种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在这一部分人民和那一部分人民之间,共产党内这一部分同志和那一部分同志之间,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和人民之间,社会主义国家相互之间,共产党和共产党之间,等等)

。这是非根本的矛盾,它的发生不是由于阶级利害的根本冲突,而是由于正确意见和错误意见的矛盾,或者由于局部性质的利害矛盾。它的解决首先必须服从于对敌斗争的总利益。人民内部的矛盾可以而且应该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获得解决,从而在新的条件下得到新的团结。

文章提出了对苏联的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道路的估计问题。指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不但在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开辟了一个新时代,而且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十月革命的道路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长途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内关于革命和建设工作的普遍规律。这不但是苏联无产阶级的康庄大道,而且是各国无产阶级为了取得胜利都必须走的共同的康庄大道。苏联在革命以后的39年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苏联的经济和文化,以资本主义国家所不能比拟的速度向前发展着。

文章提出了对斯大林的功过的估计。指出,斯大林对于苏联的发展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是有伟大功绩的。但是斯大林在苏联的内外政策方面都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斯大林的个人专断的工作方法,曾经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苏联党的生活中和国家制度中的民主集中原则,破坏了一部分社会主义法制。由于斯大林在许多工作中严重地脱离群众,个人专断地决定许多重大政策,因而就不可避免地要犯严重的错误。斯大林后期的一些错误之所以发展成为全国性的、长期性的、严重的错误,而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正是因为他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群众和集体,破坏了党和国家的民主集中制。他的错误既然是共产主义者在工作中的错误,这就是共产主义队伍内部的是非问题,而不是阶级斗争中的敌我问题。

文章提出了反对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的问题。斯大林的错误的一个严重后果是教条主义的发展。各国共产党的队伍批判斯大林的错误的同时,展开了克服教条主义的斗争。这个斗争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一部分共产主义者由于对斯大林采取了否定一切的态度,由于提出了反对“斯大林主义”的错误口号,因而助长了修正主义思潮的发展。这种修正主义的思潮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于共产主义运动的进攻。我们在坚决反对教条主义的时候,必须同时坚决反对修正主义。

文章提出了各国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问题。指出,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进攻,各国无产阶级的最迫切的任务之一,是加强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帝国主义者和各国反动派为了达到他们毁灭共产主义事业的目的,正在利用各国人民中狭隘的民族感情和某些民族隔阂,来千方百计地破坏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坚定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派坚决地维护这个团结,把这个团结看成各国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各国的国际主义团结,社会主义各国的共产党必须相互尊重对方国家的民族利益和民族感情。

《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对苏联的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道路、对斯大林的功过做出了合乎实际的说明,特别是第一次提出了两种性质的矛盾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