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strategic status and function of guerrilla warfare)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军队的主要作战形式,是游击战或带游击性的运动战。游击战,在一般情况下,只是一种辅助性的作战形式,在战役、战斗中对于正规战起着配合作用。但是,在特定条件下,游击战也曾经被提到了战略的地位,成为人民军队作战的主要形式。
在土地革命战争的前期,即井冈山时期,人民军队的作战形式主要是游击战争;后期,即自1930年10月第一次反“围剿”战争以来,主要是具有正规战争性质的运动战。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被提到了战略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1938年5月,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和重大作用。
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人民军队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但是,游击战在敌后的广泛开展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迫使敌人不得不把用于进攻的兵力抽调回来保守其占领区,从而对阻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日军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人民军队,以保持和巩固其占领地。人民军队在大部分时间里所进行的,主要是游击战。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为实行战略反攻准备条件,这个任务主要是由人民军队进行的游击战来完成的。
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在1945年8月战略反攻阶段到来前夕,人民军队已经发展到了120万人,民兵220万人,抗日根据地达到了19块。敌后军民的大反攻,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