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经济中,综合平衡是个根本问题(In whole economy, comprehensive balance is a fundamental problem)

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之间,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金融业等生产部门、经济部门之间,各生产部门、经济部门内部各组成部分(如农业内部的农、林、牧、副、渔)之间,积累和消费、生产和需要之间,生产资料、劳动力、资金、资源在各部门的配置之间,等等,必须保持平衡,即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这样,社会再生产才能正常地进行,国民经济才能健康、持续地得到发展。

1959年6月29日,毛泽东在庐山同一些领导人谈经济工作时提出,在整个经济工作中,综合平衡是个根本问题。“大跃进”的重要教训之一,就是没有搞好综合平衡。综合平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排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包括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关系,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国防建设的关系,等等。(2)

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的全社会平衡,主要是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等四个方面的平衡。(3)

进行地区间的平衡。在国家统一规划下,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以收到最好的经济效果。(4)

安排年度计划和长期计划,使其协调衔接,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期间又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平衡了又不平衡,按比例了又不按比例,这种矛盾是经常的、永远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按比例和综合平衡。他还说,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国民经济的平衡是通过危机达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它有可能经过计划来实现平衡,但对必要比例关系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底子薄弱、情况复杂、发展不平衡的大国。为了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领导,才能实行“全国一盘棋”,真正做到对各地区各部门的“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才能发挥全国财经工作统一所形成的优势,集中力量建设对国家发展最急需、最重要的部门和具有关键意义的项目;才能适时地去调节客观上将会长期存在的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求得二者之间的平衡;才能做到有步骤地指导经济、文化、社会等项事业的发展;等等。但是,“我们对规律的认识,不是一开始就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不按比例、不平衡的情况,要求我们按比例和综合平衡。“有不平衡,有比例失调,才能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规律。”

毛泽东关于综合平衡的思想,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