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住宅问题》(On the Housing Problem)
恩格斯批判改良主义、阐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著作。写于1872年5月—1873年1月间。全文由三篇文章组成,原载于1872年6月26和29日,7月3日,12月25和28日《人民国家报》第51、52、53、103和104号,1873年1月4和8日,2月8、12、19和22日《人民国家报》第2、3、12、13、15和16号。1872年12月至1873年3月间,在莱比锡分别出版单行本,1887年3月以《论住宅问题》为总标题在霍廷根苏黎世出了总体的单行本。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18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
19世纪70年代以后,面对城市无产阶级住宅严重缺乏的问题,以米尔柏格、萨克斯为代表的蒲鲁东主义者企图用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宣扬改良主义。为批判蒲鲁东主义者的错误主张,恩格斯陆续写下《蒲鲁东怎样解决住宅问题》《资产阶级怎样解决住宅问题》《再论蒲鲁东和住宅问题》三篇论战性文章,即《论住宅问题》。
在《论住宅问题》中,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住房短缺这类问题的立场观点,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下住房短缺的根源。他认为,“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存在的时候,企图单独解决住宅问题或其他任何同工人命运有关的社会问题都是愚蠢的。解决住宅问题的办法在于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工人阶级自己占有全部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在房屋租赁问题上,恩格斯批判了蒲鲁东主义者把住宅承租人对房主的关系和雇佣工人对资本家的关系混为一谈的错误观点。他通过对租金构成的分析得出结论:租金只是房屋所有者对持有房屋的成本及其利润的补偿,房屋租赁只是一个商品问题,真正的无产阶级应从经济事实出发来分析这一问题。除此之外,恩格斯在著作中还针对米尔柏格提出的城乡对立是“自然的”而永远不能消灭的谬论,阐述了生产的发展与无产阶级解放的关系问题。他指出,“消灭这种对立日益成为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实际要求”,“只有使人口尽可能地平均分布于全国,只有使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发生紧密的联系,并适应这一要求使交通工具也扩充起来——同时这要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前提——才能使农村人口从他们数千年来几乎一成不变地在其中受煎熬的那种与世隔绝的和愚昧无知的状态中挣脱出来”。
《论住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恩格斯通过对以米尔柏格、萨克斯为代表的蒲鲁东主义者关于住宅问题的观点的批判,揭示了蒲鲁东主义者的反动本质,这对于肃清蒲鲁东主义在无产阶级中的消极影响,并为工人指明道路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