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言学问题的讨论(the discussion on problems of linguistics)

20世纪50年代,苏联以斯大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同以马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者围绕语言学问题开展的大讨论。

马尔是当时苏联公认的语言学权威。马尔及其拥护者否认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认为语言是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有阶级性的,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斗争工具;否认语言发展的继承性,认为语言的发展是通过周期性爆发的形式实现的;把语言同思维割裂开来,认为交际可以不用语言,只借助于那种完全摆脱语言的“自然物质”的思维本身即可办到。对于这样一种学说,苏联理论界却认为是“真正创造性的和唯物主义的,是苏联语言学的基础”。1950年1月,专门为马尔逝世15周年举行纪念大会,并称赞马尔是“苏联的天才学者,创造了唯物主义的语言学”。

为了清除马尔及其拥护者的唯心主义观点的不利影响,从1950年5月起,苏联《真理报》发表大量文章,开展关于语言学问题的讨论。斯大林很重视这次讨论,并提出:“没有不同意见的争论,没有批评的自由,任何科学都不可能发展,不可能有成就。”斯大林希望通过讨论可以抛弃马尔的错误,把马克思主义灌输到语言学中去。从1950年6月20日起,斯大林在《真理报》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书信,一方面直接批判马尔等人的唯心主义观点,另一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学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观点。斯大林认为,语言不是基础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不等于语言,二者是有区别的。第一,生命的长短不同。上层建筑只是在同一基础上存在和活动着的一个时代的产物,它将随着其基础的消失而消失;语言是许多时代的产物,其生命较之上层建筑长得不可以比拟。第二,发展变化的速度不同。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是极为迅速的;但是,试图在短期内消灭一种语言并创立全新的语言去代替它是根本不可能的。第三,与生产的联系不同。上层建筑需要通过经济的中介与生产建立联系,仅仅只是一种间接的联系;而语言与生产则有直接联系。第四,反映本质特征的积极性不同。上层建筑是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社会现象;语言没有阶级性,语言的创立是作为人们的交际工具为社会服务的。因此,斯大林指出,“马克思主义者不能认为语言是基础的上层建筑”,“把语言同上层建筑混为一谈,就是犯了严重的错误”。斯大林分析了语言发展的特点,认为语言的发展不是用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的方法,而是用扩大和改造现存语言的基本要素的方法。语言从一种质过渡到另一种质,不是采取爆发的形式,而是经过语言的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来实现的。

斯大林的文章和书信发表后在苏联哲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认为斯大林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尔等人是反马克思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