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Marxism and Problems of Linguistics)
斯大林1950年6—7月间就《真理报》组织语言学问题的讨论而写的系列文章。
最早载于1950年8月2日《真理报》第214号。
于1950年8月以《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为书名出了单行本。中译文收入《斯大林选集》下卷。
在这部著作中,斯大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依据,用回答问题的方式,谈了以下问题:
第一,关于语言学是不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问题,斯大林给出了否定的回答。斯大林指出,经济基础是社会在其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经济制度。上层建筑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设施。任何经济基础都有同它相适应的自己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促进基础的形成和巩固并与之一起变化﹔上层建筑是通过基础的中介同生产间接联系的。语言与上层建筑有不同的产生方式,生存时间长短不同,活动范围不同,因而不能把语言和上层建筑混为一谈。
第二,关于语言是否从来就是阶级的语言的问题,斯大林给出了否定的回答。斯大林指出,语言有阶级性的公式是错误的,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公式。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为社会一切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的共同性是民族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方言和习惯语的存在是全民的民族语言的支派,从属于全民语言。
第三,关于语言的特征问题。斯大林指出,语言属于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出现就有了语言。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社会以外没有语言。因此要了解语言及其规律,就必须把语言同社会的历史、同创造和使用语言的人民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语言的发展不是用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的方法来实现的,而是用扩大和改进现存语言基本要素的方法来实现的。并且语言从一种质过渡到另一种质不是爆发式,而是经过新质要素逐渐的长期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斯大林论述了民族和民族语言在社会主义取得世界性的胜利以前和以后的发展问题,指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胜利以前的时代,语言的融合只能通过一些语言被同化,另一些语言取得胜利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胜利以后的时代,由于各个民族在经济上、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长期合作,将首先产生出一些统一的区域性语言,然后区域性共同语言再融合成一种吸取了各民族共同语言和各区域共同语言的精华的新语言,一种共同的国际语言。
第四,关于《真理报》开展语言学问题的自由讨论是否做得对的问题,斯大林的回答是做得对。语言学问题将朝着什么方向解决,这场讨论结束时就会清楚。但是现在已经可以说,这次讨论有了很大的益处。没有不同意见的争论,没有批评的自由,任何科学都不可能发展,不可能有成就。可是这个公认的规则竟被忽视和极粗暴地践踏了。斯大林批评了马尔把被歪曲了的马克思主义成分塞进语言学,企图创造一种独立的“新学说”。也批评某些书呆子不管历史条件而只从形式上引证马克思主义,并以社会主义胜利问题和社会主义国家命运问题都存在两个相互排斥的公式为例,指出两个公式都是正确的,但不是绝对正确的,而是每一个公式对于自己的时代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不能停滞不前,它在发展着和完备着,不承认绝对适用于一切时代和时期的不变的结论和公式,是一切教条主义的敌人。
这一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语言学和民族问题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