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LeftWing Childishness and the PettyBourgeois Mentality)

列宁批判左派共产主义者在国内外政策方面表现出的小资产阶级革命空谈的文章。写于1918年5月5日,载于1918年5月9、10、11日《真理报》第88、89、90号。中译文收入《列宁全集》第二版增订版第34卷。

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巧妙地运用了革命妥协的策略,与德国及其同盟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3月14日全俄苏维埃第四次代表大会正式批准了这一和约,但遭到了以布哈林等人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的反对。为了统一党内思想,顺利展开国内经济建设,列宁写了这篇文章,对左派共产主义者在国内外一系列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策略进行了深入批判,阐述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方针。主要观点是:(1)缔结《布列斯特和约》是正确的。布尔什维克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策略,善于估计力量的对比,避免在社会主义力量还薄弱、作战时机显然不利于社会主义的时候同帝国主义者作战。左派共产主义者丝毫也不懂得力量对比问题的意义,拐弯抹角,玩弄字眼,把目前避免作战的问题偷换成“一味”避免作战的问题,“左派”关于战争的空谈不过是硬充好汉、发了狂的幼稚的热情,就其客观作用来说,就是帝国主义挑拨的工具,帮助帝国主义者诱使苏维埃共和国去投入对自己显然不利的战斗。历史已经证明主张缔结和约的人、赞成和约的工人和被剥削农民群众是完全正确的。(2)苏俄的经济建设方针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俄国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宗法式的,即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自然经济的农民经济;小商品生产(这里包括大多数出卖粮食的农民的生产);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其中,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耕作者都是小商品生产者,占优势的正是小资产阶级资本主义。从俄国现时的经济情况出发,建设社会主义,不得不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所共有的东西,即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全民的计算和监督,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反对小私有者的瓦解作用和涣散现象。列宁认为,由于工人掌握着国家政权,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国家能够控制和调节的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大大高于俄国当时的小农经济,较之苏维埃共和国现实的情况,将是一个进步,是走向社会主义最可靠的道路。工人阶级一经学会根据国家资本主义原则来整顿好全国性的大生产组织,就会掌握全副王牌,社会主义的巩固就有了保证。“左派”把这说成是“妥协”,那就是根本不清楚苏俄国内各种经济成分的实际,不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任务。(3)社会化大生产与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两个必要条件。列宁视德国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样板,形象地把德国和苏维埃俄国比作国际帝国主义一个蛋壳中产生出来的两只未来的鸡雏,分别体现了具体实现社会主义的两方面的条件:德国实现的是经济、生产、社会经济条件,俄国实现的是政治条件。俄国无产阶级在政治制度方面、工人政权的力量方面,比英国和德国都要先进,但在组织像样的国家资本主义方面,在从物质和生产上“实施”社会主义的准备程度方面,却比西欧最落后的国家还要落后。因此,必须学习德国人的国家资本主义,全力仿效这种国家资本主义,必须向资本主义的第一流专家学习组织托拉斯式的即像托拉斯一样的大生产的本领,只有那些懂得不向托拉斯的组织者学习就不能建立或实施社会主义的人,才配称为共产主义者。列宁反对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抽象地对立起来,强调在苏维埃政权下,国家资本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的“前阶”,是社会主义取得可靠的胜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