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政治的关系(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y and politics)
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是基础,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确立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与经济相互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恩格斯指出,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决定这一斗争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它们表现出一切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列宁在同社会学中的主观主义做斗争的过程中,捍卫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强调政治同阶级、经济关系、阶级利益的联系,任何政治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由该社会中的生产关系决定的”,并结合俄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对其做了具体的运用和发展。针对俄国经济派把经济利益起决定作用的原理庸俗化,迷恋经济斗争,否定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主张工人只为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而斗争等错误,列宁指出,经济斗争最多只能争取工人出卖劳动力的有利条件,而不能改变工人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社会民主工党如果没有政治斗争,就会倒退到无政府主义或者倒退到工联主义。列宁认为,根据经济利益起决定作用这一点,绝不应当做出经济斗争具有首要意义的结论,因为总的说来,各阶级最重大的、决定性的利益只有通过根本的政治改造来满足,无产阶级的基本经济利益只能通过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革命来满足。当无产阶级没有自由或者政治权利受到压制的时候,必须把政治斗争提到首位。列宁强调,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要善于引导、教育、团结、提高工人群众,使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工人群众的阶级斗争;也只有如此,经济斗争才会真正改善工人群众的生活,巩固他们的阶级组织。
在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中,针对托洛茨基把政治与经济绝对割裂开来、布哈林用折中主义偷换政治和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等错误观点,列宁进而全面地阐述了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他揭露在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概念中,政治似乎是脱离经济的。列宁强调“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他明确提出,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无产阶级为争取解放而与世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关系。
列宁还指出,政治应该是人民的事,应该是无产阶级的事。政治文化、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使他们建设一个没有资本家、没有剥削者、没有地主的国家。列宁对政治和经济、政治和阶级斗争相互关系的精辟分析,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学说,至今仍有重大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