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笔记》(Historiography Notebooks)

马克思阅读历史学者关于公元前1世纪到17世纪中叶世界历史状况的著作而形成的手稿。手稿写于1881年底至1882年底间,共有四个笔记本,后来出版时以笔记本为单位将这批笔记编为四册,收录在1938年、1939年、1940年和1946年在苏联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第Ⅴ、Ⅵ、Ⅶ、Ⅷ卷。中译本有1992年红旗出版社出版的《卡尔·马克思历史学笔记》和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卡尔·马克思历史学笔记》。

世界历史进程一直是马克思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人类社会历史研究的一个内容,也是批判资本主义、探讨社会历史发展的分析架构。晚年时期,马克思愈发认识到只有对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历史进行具体的研究,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世界历史的进程。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马克思阅读了大量历史学著作,包括博塔的《意大利人民史》、休谟的《英国史》、马基雅维利的《佛罗伦萨史》、卡拉姆津的《俄罗斯国家史》、科贝特的《英格兰和爱尔兰的新教改革史》、格林的《英国人民史》、赛居尔的《俄国和彼得大帝》、德国历史学家施洛塞尔的《世界史》等,内容涉及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后17世纪中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演变以及主要民族国家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在阅读中,马克思进行了提要和批判性的摘录,又针对性地补充了很多内容,形成了大量的笔记。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册笔记摘录的是公元前1世纪到14世纪初从罗马帝国初期到意大利封建制度的形成的历史、西欧各民族的历史,5世纪到12世纪的阿拉伯人、土耳其人、蒙古人、花剌子模人的历史,14世纪中叶以前的北欧和东欧诸国的历史,以及 11世纪到13世纪十字军东征的历史。第二册笔记主要摘录了整个14世纪到15世纪70年代的欧洲阶级斗争的状况。内容包括封建社会城市势力的增长、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动摇了封建社会的支柱,马克思还评述了扎克雷运动、瓦特·泰勒起义、捷克的胡斯战争等阶级斗争的发生、过程以及意义。第三册笔记则摘录了从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70年代的欧洲史和世界史状况,主要包括了欧洲的宗教改革及其相关的多次战争,16世纪德国、意大利和法兰西的内战。在这个时期,经历了全盛时期的封建制度开始衰落,随着对黄金的追捧,航海家们开始在世界各地寻找各种资源,在欧洲各国内部形成了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条件;王权同城市资产阶级联合起来,欧洲农奴制彻底崩溃,资本主义君主国开始形成。第四册笔记摘录的是16世纪70年代到17世纪中叶的事件。其中,马克思以三十年战争为典型,研究了参战各国的历史和它们的相互关系,阐明了它们的对外政策以及当时欧洲各国的发展以及国际关系的发展过程。而综观整部笔记,马克思以王朝更迭、制度变迁、贸易活动、战争与冲突、宗教改革等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为支撑,记载了世界历史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再到资本主义兴起的社会形态变迁过程以及从古代关系过渡到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的世界历史生成过程,从而对奴隶制衰落、封建制度产生到解体、资本主义萌芽和兴起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条件进行了全面的、贯通式的研究。

《历史学笔记》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集中体现了马克思晚年时期对古代史、中世纪史和近代史的理论思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深化,也是对世界历史生成的全景呈现,为历史研究提供了翔实的文本资料,同时也呈现了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内、更深入的视角下研究历史全景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