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BRICS)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这五个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对话和合作机制。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这四个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这四个国家的英文首字母与英语“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2008年和2009年,相关国家举行了一系列会谈,建立了峰会机制。2010年南非加入后,
因南非的英文首字母为S,
这一机制改称为 “金砖国家”(BRICS)。
金砖国家拥有全球30%的领土面积和42%的人口。
2017年,金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产值的20%以上。2016年世界前13大经济体中,金砖五国就占有四个,即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
它们都是重要的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有很多相似之处,对许多国际议题立场相近,对改革现有世界政治经济体制、建立更为平衡的全球治理体系有共同的要求,又各具优势,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这些共同的利益和相近的立场是将各国凝聚在一起的向心因素。“金砖国家”的伙伴关系为它们交流发展经验、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宝贵平台。它们遵循“开放透明、团结互助、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原则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国家精神,致力于构建更紧密、更全面、更牢固的伙伴关系,致力于推动国际经济金融体制的改革。近年来,金砖国家以领导人会晤为引领,以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外长会晤等部长级会议为支撑,在经贸、财政、金融、农业、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禁毒、智库和地方政府合作等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务实合作,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架构。金砖国家机制中的这些对话和合作,不但维护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共同利益,也给成员国自身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金砖国家机制的主要成果,一是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二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改革。前者是根据2013年金砖国家峰会的决定,于2015年成立及开业的,总部设在上海。该银行的宗旨,一是为避免金砖国家在下一轮金融危机中受到货币不稳定的影响而构筑的一个共同的金融安全网,二是对金砖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后者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内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有利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权力调整,大大提高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
进入新世纪以来,金砖国家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在世界发展版图中成为名副其实的“闪闪发光的金砖”。五国经济总产值在2015年已经超过美国。但是,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出现曲折、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余波未平、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因素上升的大背景下及各国自身结构性问题的制约下,金砖国家受到不同程度冲击,出现经济增速放缓的迹象,同时还需应对增长模式转变、经济转型、城市化和老龄化等诸多问题。
俄罗斯、巴西和南非面临的挑战尤其严峻。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金砖国家经济潜力和前景仍被外界看好,有望重新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绿洲”,推动全球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金砖国家中经济规模最大和最有竞争力的国家,是金砖国家机制中最有影响力和最活跃的成员,是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最大出资方。
迄今为止举行的九届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中,有两届是在中国举行的。2017年9月在厦门举行的第九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尤其引人注目,它显著增强了金砖国家的国际话语权。
中国在金砖国家机制中的作为,彰显了中国的大国责任,维护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