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the Great Cultural Revolution")
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全国范围的政治运动。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观愿望,是为抵御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图谋,消除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等现象,防止国内资本主义复辟,并为人民群众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监督和管理寻找一条途径。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为此做过多次尝试。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支配下,毛泽东对当时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以及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做出严重的错误估计,甚至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整个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因此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群众来揭发上述阴暗面,才能把被“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
“文化大革命”的过程分为三段:(1)
1966年5月开始发动到1969年4月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一阶段的中心内容是摧毁所谓“资产阶级司令部”,号召全国开展夺权斗争。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同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这时“左”倾错误的个人领导实际上取代了中央的集体领导。林彪、江青、康生等乘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造成了全国严重动乱的局面。1967年2月前后,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政治局和军委的领导同志,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的批评,随即被诬为“二月逆流”而受到压制和打击。党的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加强了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2)
党的九大到1973年8月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一阶段的中心内容是党同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1970年至1971年间发生了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这是“文化大革命”推翻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造成的恶果,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这次政变阴谋。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开始有了新的转机,但当周恩来提出要批判极“左”思潮的正确意见被否定后,形势又发生逆转。党的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使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势力又得到加强。(3)
党的十大到1976年10月。这个阶段的中心内容是党和人民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1974年,毛泽东先是批准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在发现江青等人进行篡权活动以后,又对他们进行了严厉批评,指出他们是“四人帮”,江青有当党中央主席和操纵“组阁”的野心。1975年,邓小平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各条战线进行全面整顿,使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但是,毛泽东不能容忍邓小平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发动了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全国再度陷入混乱。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4月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以天安门广场事件为代表的悼念周总理、声讨“四人帮”的强大抗议活动,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江青集团加紧了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0月6日,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一举粉碎了江青集团,“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是出于避免资本主义复辟的考虑,但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做了错误的估计并采取了错误的方法,导致这场悲剧发生。这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中犯的错误。在这个历史时期,毛泽东仍然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维护了党和国家的统一,仍然警觉地维护国家的安全,并在外交上取得重大成就。在这十年中,党和国家经历了重大挫折,经济建设受到严重损失。但由于毛泽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林彪、“四人帮”的破坏活动,由于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工作,力挽狂澜,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国民经济建设在总体上也得到一定的发展,在国防、科技和外交工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民族造成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它所提供的教训是极为沉痛和深刻的。但是,错误和挫折并没有摧毁中国共产党。它能够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最终还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帮助,彻底纠正了这些错误,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这个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对人民负责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政治上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