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本本主义》(Oppose Book Worship)

1930年5月,毛泽东为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文章,原题为《调查工作》。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一名称,而叫它作“本本主义”。1930年8月曾印过石印本。1964年,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

》时,毛泽东做了文字修正和个别内容补充,并将标题改为《反对本本主义》。1986年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1991年收入《毛泽东选集》第1卷。

1929年初,红四军前委印发了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决议案,部队也离开井冈山开辟了赣南、闽西根据地。这时,红军中产生了一种错误认识,以为只要遵照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和六大的本本就能无往而不胜,因而安于现状而不愿深入社会向人民群众做实际调查。为此,毛泽东写此文批评这种错误思想。文章共包括7个部分:(1)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2)调查就是解决问题;(3)反对本本主义;(4)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末,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5)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6)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7)调查的技术。由上可见,毛泽东站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他强调,调查研究是一切工作的第一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调查清楚问题的历史和现状,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样,党要做出正确的阶级估量,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只有到社会调查各阶级的政治经济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才能做到。文章指出,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其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那种以为只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六大决议及上级指示,不做实际调查也能指导革命的态度,不过是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态度和本本主义态度。这种态度是对上级指示的怠工,只会导致对革命的错误指导。显然,文章中已提出一条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即时时了解社会情况和进行社会调查,注意将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文章还具体介绍了调查研究的技术,主要包括如何开好调查会、请哪些人参加、定多少人参加、要事先确定调查提纲等。文章特别提出担负领导工作的干部一定要亲自出马“从事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查,不能单靠书面报告,因为二者是两回事”。而且,调查一定要深入,“深切地了解一处地方或者一个问题了,往后调查别处地方、别个问题,便容易找到门路了”。调查中还“要自己做记录,把调查的结果记下来。假手于人是不行的”。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基本点,在这篇文章中已具雏形。其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对党的建设有重大而长远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