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Sun Yatsen)(1866—1925)
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
人。1879年赴夏威夷檀香山求学。1883年冬,在香港受洗礼入基督教。1887年入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前身)
学医,1892年7月毕业。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时政,被置之不理,走上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道路。1894年11月24日,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和“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纲领。1895年准备发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之后逃亡日本。1896年流亡到伦敦,被清政府驻英使馆诱捕,后经友人营救脱险。1900年组织惠州起义,失败后远涉重洋,在日本、越南、檀香山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05年,在东京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并于同年创办《民报》,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宣传革命思想,同改良派展开激烈论战。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于12月25日回国,并于12月29日被17省代表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由于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妥协,被迫辞去大总统之位。1913年因宋教仁案发动二次革命讨袁,失败后流亡日本。1914年6月,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被推举为总理,两次发表讨袁宣言。1917年领导南方护法运动,8月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9月建立护法军政府并任海陆军大元帅,出师进行护法战争。1919年10月,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1年5月就任非常大总统,随后统一两广,准备北伐。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孙中山在永丰舰上坚持斗争近两个月后于8月退居上海。孙中山在绝望中得到了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并酝酿改组中国国民党。1923年1月发表《孙文越飞宣言》,接受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援助。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到了新三民主义,并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创办黄埔军校。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领导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结成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1924年11月为了促进全国早日统一,孙中山应冯玉祥等人邀请抱病北上共商国是,临行前发表《北上宣言》,提出了“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两大口号。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肝癌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其遗著编入《中山全书》《孙中山选集》《孙中山全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