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Li Da)(1890—1966)
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和教育家。
号鹤鸣,1890年10月生于湖南零陵, 1913年考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师范数理科,1918年率留日学生救国团到北京,与许德珩等人发起反对段祺瑞政府的游行示威。斗争失败回到东京后,放弃理科学习转攻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一年的时间里,翻译了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和《社会问题总览》等著作,并发表了《什么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和《陈独秀与新思想》等文章。1920年初夏,他从东京回到上海,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共同发起建立党的上海早期组织。
在建党时期的思想论争中,李达发表了《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无政府主义之解剖》《马克思派社会主义》和《评第四国际》等论文,为党的成立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他积极投身于建党的伟大实践中,主编《共产党》月刊,曾代理党的上海发起组书记,是党的一大代表、一大的筹备人和组织者,并当选为中央宣传主任。随即创办人民出版社,组织翻译出版了包括马列经典著作在内的15种革命理论书籍,还创办上海平民女校。党的二大后回长沙担任湖南自修大学校长,主编《新时代》,发表《马克思学说与中国》等文。1923年暑假,他与陈独秀在党的独立性等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而离开了党组织,但仍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1926年6月,出版《现代社会学》,在革命者中几乎人手一册,后来重版14次。是年12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代理政治总教官、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
大革命失败后,李达先后在武昌中山大学、上海法政学院、上海暨南大学、北平大学、中国大学、朝阳大学任教。不顾反动当局的种种迫害,把大学当作宣传革命真理的讲坛,引导进步学生走上革命道路,有著名“红色教授”之称。他通晓日、英、德、俄四种外文,一年中翻译出版了包括毛泽东批注过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在内的13本译著。七年内撰写出版了《社会学大纲》《经济学大纲》等7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著。其中,《社会学大纲》被毛泽东称之为“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列主义哲学教科书”。
抗日战争时期,他一度为冯玉祥主持的研究室和桂林八路军办事处讲授辩证法,并在广西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41年被解聘后闲居在家,仍遭特务的监视。1947年应聘到湖南大学任教,撰写了《法理学大纲》,这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专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他应毛泽东之邀绕道香港赴北平,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当选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49年重新加入共产党。先后担任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院士)
、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当选为中国哲学学会会长。撰写了一百多万字的论著。1950年至1951年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重新发表后,李达撰写了《〈实践论〉解说》《〈矛盾论〉解说》,得到学术界好评。毛泽东在读完《〈实践论〉解说》第一、二部分后写信给李达说:“这个解说极好,对于用通俗的言语宣传唯物论有很大的作用。”并建议第三部分写完后出单行本。1961年8月毛泽东在庐山约见李达长谈理论问题,嘱托他主编一部联系中国革命建设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打破苏联教科书的“一统天下”。李达完成了上卷唯物辩证法部分后“文化大革命”爆发,他因反对林彪鼓吹的“顶峰论”受到迫害,于1966年8月在武汉去世,《大纲》书稿未能出版。1978年李达生前的科研助手遵李达临终嘱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送审稿上卷做了必要的修订,以《唯物辩证法大纲》的书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上卷唯物史观部分的提纲和部分初稿在“文化大革命”中遗失,未能出版。《李达文集》共4卷由人民出版社于1980年至1988年陆续出版。《李达全集》共20卷由人民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