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闻天(Zhang Wentian)(1900—1976)

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原名应皋(也作荫皋)

,曾化名洛甫,字闻天。江苏南汇(今属上海)

人。1917年,去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今河海大学)

攻读,受《新青年》影响倾向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投身于学生运动,并开始从事文艺创作和翻译,评介外国文学名著,后在南京加入少年中国学会。1920年至1923年,先后到日本东京、美国旧金山学习和工作。1925年6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于1928年到红色教授学院学习。1931年2月回到上海,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1934年1月,在党的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做批判“左”倾错误军事路线的反报告,并为中央政治局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在中央红军转战至川滇黔边界地区时,中央常委讨论决定由张闻天取代博古,负总的责任。

长征胜利后,他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1935年12月中央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上,主持会议并起草了会议决议,系统阐述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东北工作,历任中共合江省(今在黑龙江省内)省委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兼组织部长、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共辽东省(今在辽宁省和吉林省内)省委书记,为东北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到外交战线工作。1951年4月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特命全权大使。1954年底回国任外交部第一副部长。1956年9月在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59年夏在庐山会议上,因支持彭德怀的正确意见而受到错误的批判,被打成“彭、黄、张、周反党集团”的骨干成员。“文化大革命”中,坚决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阴谋集团进行斗争,并遭到迫害。在逆境中继续坚持实事求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写下大量文稿。1976年7月1日在江苏无锡病逝。其主要著作收入《张闻天选集》《张闻天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