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俊(Li Hanjun)(1890—1927)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共创立时期最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之一。原名书诗,又名人杰,号汉俊。湖北潜江人。1904年,东渡日本求学,受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的影响,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1918年从日本带一大批英、德、日文的马克思主义书刊回国后,利用在《星期评论》工作的便利,又联络《觉悟》《妇女评论》《建设》《劳动界》《小说月报》等杂志,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参与编辑的《新青年》《星期评论》《共产党》成为当时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刊物,影响了包括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人在内的整整一代革命青年。1920年8月与陈独秀、李达等共同发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因与陈独秀、张国焘意见不一,回武汉从事革命工作,曾任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教育主任。在党的二大、三大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不久自动脱党。1926年,北伐军攻占长沙后,与董必武作为湖北各界欢迎北伐军代表团代表赶到长沙,向北伐军递送武昌敌军军事情报,迎接北伐军并加入国民党,被委任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秘书。此后,历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国民党湖北党部青年部长。1927年1月,在国民党湖北省第四次全省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执行委员。4月10日,湖北省政府成立,任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与詹大悲等继续坚持革命立场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利用蒋介石、汪精卫争夺国民党最高统治权力的矛盾,同省党部和政府内反共右派势力进行了坚决斗争,掩护了一些共产党人。11月,桂系军阀占领武汉后,又与詹大悲等以省政府名义下令释放在汉被捕的共产党嫌疑分子300多人,营救和保护了大批共产党的干部。1927年12月17日,被军阀胡宗铎以“赤色分子”的罪名逮捕杀害,时年37岁。其主要著作收入《李汉俊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