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second combination" of Marxism and Chinese reality)

1956年4月初,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讨论《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时,毛泽东提出,最重要的教益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走过一段弯路,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实行“第一次结合”,是为了解决中国如何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问题,以便领导人民基本完成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而提出实行“第二次结合”,则是为了解决中国如何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问题,以期领导人民去完成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项新的历史任务。

在提出实行“第二次结合”这个命题时,考虑到以往经济建设中有过照搬苏联办法的倾向,毛泽东强调指出,现在我们“应当更加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开动脑筋,强调创造性,在结合上下功夫”,“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不要再像过去那样迷信了”。

苏共二十大以后,针对西方敌视社会主义的势力掀起一个世界性的反共浪潮这种情况,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又指出,苏联革命和建设中的教训必须认真汲取,但对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经验则必须坚持。从基本原理上说,十月革命道路“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长途中一个特定阶段内关于革命和建设的普遍规律”。1956年底发表的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讨论所写的《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将上述基本原理概括为五条:(1)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组织成为共产主义的政党。这个政党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2)无产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之下,联合劳动人民,经过革命斗争从资产阶级手里取得政权。(3)在革命胜利以后,无产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之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联合广大的人民群众,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工业的国有化,逐步实现农业的集体化,从而消灭剥削制度,消灭阶级。(4)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的国家,领导人民群众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文化,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5)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坚持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承认各民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则,努力取得各国劳动人民的援助,并且努力援助各国劳动人民和被压迫民族。文章说,我们必须“保卫十月革命所开辟的这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路”,这“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这就是说,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两者应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果否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否定了社会主义的共同性,即否定了社会主义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那搞的就不是社会主义了;如果不从中国实际出发,社会主义建设是不可能搞好的。不可能设想,社会主义在各国的具体发展过程和表现形式,只能有一个千篇一律的格式。

毛泽东提出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以苏为鉴,走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follow a socialist construction road fit for the situation of China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Soviet mistakes)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做《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思想。《论十大关系》在比较全面、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以苏为鉴,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毛泽东在报告中明确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以苏为鉴”的基本含义就是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为参照系,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11月15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有一些同志就是不讲辩证法,不分析,凡是苏联的东西都说是好的,硬搬苏联的一切东西。其实,中国的东西也好,外国的东西也好,都是可以分析的,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他们片面地看问题,认为苏联的东西都好,一切照搬,不应该搬的也搬来了不少。那些搬的不对的,不适合我们这块土地的东西,必须改过来。”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做了题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其中指出:“为了使我国变为工业国,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学习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不管我国情况,适用的和不适用的,一起搬来,这种态度不好。另一种态度,学习的时候用脑筋想一下,学那些和我国情况相适合的东西,即吸取对我们有益的经验。”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苏联有苏联的一套办法,苏联经验是一个侧面,中国实践又是一个侧面,这是对立的统一。苏联的经验只能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不从之。”1960年6月8日至18日,中央政治局在上海举行扩大会议,在会议的最后一天,毛泽东写就了《十年总结》一文,明确指出:“前八年照抄外国经验。但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一条自己的适合中国的路线。”

以苏为鉴,走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