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lean up house to treat")
1949年1月31日,毛泽东在同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谈话中首先提出的一项外交方针。毛泽东把中国比作一个家庭,认为它的屋内太脏了,柴草、垃圾、尘土、跳蚤、虱子什么都有。解放后,必须认真清理屋子,把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来。毛泽东说,真正的朋友可以早点进来,帮我们做点清理工作,但别的客人得等一等,暂时还不能让他们进门。他强调,对中国探头探脑、想踏进中国的人是有的,不过我们暂时不能理睬他们;帝国主义分子,对中国抱有不可告人目的的,我们不欢迎这样的人。
同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专门谈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承认问题。他认为,这个问题,即使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中国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是敌视中国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只要它们一天不改变敌视的态度,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
1952年4月30日,周恩来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做了详细说明。他指出,帝国主义总想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想钻进来。有几个国家想同我们谈判建交。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它们活动的余地。帝国主义的军事力量被赶走了,但帝国主义在我国百余年来的经济势力还很大,特别是文化影响还很深。这种情形会使我们的独立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在建立外交关系以前把“屋子”打扫一下,“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决不意味着新中国拒绝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和发展经济文化交流,而是为了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社会基础、残余势力、思想影响等做一番清理,不使这些腐朽因素成为敌对势力捣乱和破坏的土壤。这对于防止颠覆新生政权,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打扫干净屋子”,就是要废除旧中国同帝国主义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它们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大力摧毁和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社会基础;采取适当方针,有区别地对待外国在中国的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宗教、慈善等机构。比如,“针对美帝对我国采取敌视政策并冻结我国财产的情况,先接管或冻结美帝在华资产,并接管美帝津贴的文化机关,特别是在抗美援朝运动中肃清亲美崇美恐美思想”。
周恩来评价说,新中国成立后,采取“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这两手,“在整个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