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the policy of tit for tat and the fight for every inch of land)
毛泽东于1945年8月13日在延安干部会议上讲演时提出的方针。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对内并没有根本改变内战、独裁的方针。抗战反攻阶段到来后,国民党统治集团指使其军队借接收日伪军之名,进占解放区,企图抢夺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建立的解放区。两种中国之命运的决战,摆在了全国人民面前。为了捍卫人民的胜利果实,保卫解放区,毛泽东提出“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
毛泽东指出:“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我们呢?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这个方针是总结历史教训得出来的结果。毛泽东说,我们是按照蒋介石的办法办事。蒋介石总是要强迫人民接受战争,他左手拿着刀,右手也拿着刀。我们就按照他的办法,也拿起刀来。这是经过调查研究以后才找到的办法。
毛泽东说,解放区的人民和军队,依靠自己的努力,解放广大国土,抗击大部的日军和伪军。抗战胜利是人民流血牺牲得来的,抗战的胜利应当是人民的胜利,抗战的果实应当归给人民。国民党反动派要垄断胜利果实,使中国仍然回到抗战前的老样子。这是一场很严重的斗争。
贯彻这个方针,要立足于自力更生的基础之上。因为国民党反动派把美帝国主义作为靠山;美国要帮助蒋介石打内战,把中国变成美国的附庸。独裁、内战和卖国三位一体,这一贯是蒋介石方针的基本点。毛泽东说,全世界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国家和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强调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
“针锋相对,寸土必争”,是毛泽东准确判断国内外政治态势和总结历史教训而提出的正确方针,是他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提出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策略。这个方针,为应对内战和巩固解放区,为争取人民和孤立国民党反动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