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三路线(Li Lisan’s "Left" opportunism)
即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它是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内继发生“左”倾盲动错误之后产生的第二次“左”倾错误。
在1928年6、7月召开的党的六大后,毛泽东不但在实践上发展了党的六大路线的正确方面,而且在理论上更具体地和更完满地给了中国革命的方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依据。但此时,党内存在的若干“左”倾思想和“左”倾政策,在1930年5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战争爆发后的国内形势的刺激下,又有了新发展。6月,在李立三主持下,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由李立三起草的《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即《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决议案。至此,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取得了统治地位。决议对革命形势做了错误估计,片面夸大国际资本主义和国内统治阶级的总危机,过高地估计革命力量的发展,否认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大革命”,中国革命将会在这一最后决战中取得完全胜利。决议否认中国民主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不切实际地提出当前党已经不需要逐步积蓄和准备革命力量;群众已经不要小干,只要大干,即只要武装暴动,而且是全国性的武装暴动。决议还提出,红军要将过去的游击战术,“必须根本的改变过来”,集中组织,统一指挥,与群众一起发动全国的总暴动,以实现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进而建立全国性的政权。决议还对中国革命性质和革命转变问题做出了错误论断,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提出革命虽然仍是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认为“资产阶级已经是反动联盟的一部分”,因此,革命也要“没收资产阶级的工厂、企业和银行”;同时,在政治上“必然需要从工农专政进到无产阶级专政”。决议认为“革命胜利的开始,革命政权建立的开始,就是革命转变的开始”,“如果以为革命一定要在全国胜利以后,才能开始革命的转变,这是严重的错误”,革命转变的阶段论“无疑的是极端危险的右倾观念”。
在上述“左”倾错误思想主导下,立三路线的领导者制定了组织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随后,又将党、青年团、工会的各级领导机关,合并为准备武装起义的各级行动委员会,使一切经常工作陷于停顿。事实证明,凡是推行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地方,红军和根据地都受到严重损失。
但是,立三路线在党内的统治时间很短,不到四个月。它在形成和推行的过程中,就遭到党内从事实际工作的党员干部的批评和抵制。1930年9月,在瞿秋白、周恩来主持下,在上海召开的扩大的六届三中全会,批评了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停止了组织全国总暴动和集中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行动,结束了这一“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