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顿森林协定(Bretton Woods Agreement)

1944年7月全球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的“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签订的致力于构建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性货币金融新体系的协定。

根据这个协定构建起来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体系,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国际货币事务进行磋商,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融资支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由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简称“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世界银行则提供长期信贷来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这两大机构运转至今。

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实行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以及固定汇率制度,促进了国际金融的稳定发展,为国际贸易的扩大和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布雷顿森林体系也有其内在缺陷,主要表现为美元的国际储备地位和国际清偿力的矛盾、储备货币发行国与非储备货币发行国之间政策协调的不对称性以及固定汇率制下内外部目标之间的两难选择等。布雷顿森林协定为美国金融霸权主义奠定了基础。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这些固有的缺陷逐渐暴露。20世纪60—70年代,在经历了多次美元危机后,以1971年12月的《史密森协定》为标志,美元对黄金贬值,同时美国拒绝向外国中央银行出售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金本位制名存实亡。1973年2月,美元进一步贬值,各主要货币在投机力量冲击下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此后,国际金融局势动荡不安。直至1976年国际社会达成了以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的非货币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牙买加体系”。但是,牙买加体系并不是一套严密的制度安排,而是一种既无本位及其适度增长约束,也无国际收支协调机制的自由放任体系,被称为“无体系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