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俄国革命(Russian Revolution of 1905)
1905年俄国发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0世纪初,俄国作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还保存着大地主土地占有制和沙皇专制统治,成为政治上极其反动、经济上非常落后的国家。沙皇政府对外依赖外国资本,热衷侵略扩张;对内实行残暴的阶级压迫、民族压迫和经济剥削。
1905年,在俄罗斯帝国境内,发生了一连串范围广泛、以反政府为目的的社会革命事件,诸如工人罢工、农民抗争、士兵暴动等。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于10月30日(俄历10月17日)颁布诏书,答应召集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杜马,允许人民有言论、集会、出版、结社等自由。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号召人民把革命推向高潮,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专制制度。12月26日,莫斯科工人代表苏维埃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举行总政治罢工,成立工人义勇队。武装工人构筑街垒,同反动军警进行搏斗,一度攻占几乎所有车站。顿巴斯、尼什哥罗德、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等地也发生武装起义。在赤塔、诺沃罗西斯克,革命人民一度掌握政权。十二月武装起义是1905年革命发展的最高峰。由于缺乏集中统一的指挥,各地起义分散,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城市斗争与农村斗争未能密切配合,争取士兵的工作不够有力等原因,人民起义被沙皇政府镇压。1907年沙皇政府发动六三政变,撕毁《十月十七日宣言》,革命遂告失败。
1905年革命使俄国工人阶级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和锻炼,他们创造性地运用了总政治罢工、武装起义等斗争方式,创立新的组织形式——苏维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总演习”。这次革命,鼓舞了欧、亚一系列国家的革命斗争。它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人民革命,结束了巴黎公社失败以后的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