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International AntiFascist Alliance)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的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组织。
德意日轴心国家的侵略,促进了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1939年11月,美国国会修改中立法,取消禁止向交战国出售武器的决定,允许外国在付现款和自运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法国投降后,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40年12月发表谈话,表示要进一步支援英国。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授权总统用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的方式把军用品提供给“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的国家。这样,美国虽未参战,实际已同英国结成同盟。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后,英美宣布支持苏联。7月,苏联同英国签订了关于在对德战争中共同行动的协定。接着,又和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流亡政府签订了类似协定。1941年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纽芬兰海面的一艘军舰上举行会谈,发表了关于对德作战目的和战后和平的宣言,即《大西洋宪章》。宣言声称,两国不谋求别国领土,尊重各国人民选举自己政府形式的权利,恢复被暴力剥夺的各国人民主权,在平等基础上实现战后合作等。9月,苏联发表声明,支持该宪章的精神。
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内部的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作战目的也不完全一样,英美集团企图在打败德、意、日的同时,严重削弱苏联和各国的人民革命力量,因此,在反法西斯联盟内部一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是,联盟大大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