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创举》(A Great Beginning—Heroism of the Workers in the Rear "Communist Subbotniks")
列宁宣传和推广后方工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的著作。写于1919年6月28日,同年7月由莫斯科国家出版社印成单行本发行。中译文收入《列宁全集》第二版增订版第37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14个帝国主义国家对苏维埃俄国进行了武装干涉,国内高尔察克、邓尼金和尤登尼奇等地主资本家军队也先后对新政权发动进攻。为粉碎敌人进攻,1919年4月,俄共中央号召人们用革命精神工作,铁路上的许多共产党员职工走上前线英勇杀敌,由于劳动力不够、劳动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铁路工作。为支援前线,战胜敌人,莫斯科—喀山铁路分局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发起组织了“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即自觉自愿地将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在星期六这天集中进行一次六小时、不领任何报酬的加班工作,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保证了前线必需品的供应。为了宣传和推广这一英雄主义事迹,列宁撰写了这篇文章,主要观点有:(1)高度评价“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是“伟大的创举”,指出它的重大意义在于工人进行额外工作时不计报酬的共产主义精神,以及自觉自愿提高劳动生产率、过渡到新的劳动纪律、创造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的首创精神。(2)共产主义就是利用先进技术的、自愿自觉的、联合起来的工人所创造的较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是共产主义的幼芽和实际开端,是比推翻资产阶级更困难、更重大、更深刻、更有决定意义的变革的开端。(3)无产阶级专政不只是对剥削者使用的暴力,甚至主要的不是暴力,而是实现比资本主义更高类型的社会劳动组织,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它靠劳动群众本身自觉的纪律来维持。这种新纪律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由善良的愿望产生的,只有通过大资本主义训练和锻炼的无产阶级才具备。列宁给“阶级”下了经典的定义: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4)为了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在革命胜利后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彻底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战胜剥削者;二是建设新社会,把全体被剥削劳动群众以及小资产阶级的所有阶层引上新的经济建设的道路,引上建立新的社会联系、新的劳动纪律、新的劳动组织的道路,这种劳动组织要把科学和资本主义技术的最新成就同社会主义建设者大规模的联合联结在一起。后一个任务更重要更困难,因为解决这个任务需要在大量的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最持久、最顽强、最难得的英勇精神,以及用社会主义大生产代替资本主义的和小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列宁强调,“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是用革命精神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模范,号召所有共产党支部向莫斯科—喀山铁路工人同志们学习;乐观地预测,在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支持下,共产主义的幼芽一定会茁壮地成长起来,发展成为完全的共产主义。列宁在1919年12月《在俄共(布)莫斯科市代表会议上关于星期六义务劳动的报告》和1920年4月《从破坏历来的旧制度到创造新制度》等文中,进一步阐述了共产主义劳动的特点,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不能广泛而普遍地实行这种劳动,但是他依然热情地号召共产党员支持和推广星期六义务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