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The Proletarian Revolution and the Renegade Kautsky)
列宁批判考茨基机会主义理论的论战性著作。写于1918年10—11月,同年在莫斯科印成单行本。中译文收入《列宁全集》第二版增订版第35卷。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不仅使欧洲许多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问题被提上日程,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围绕十月革命道路问题展开了一场争论和尖锐的思想斗争。1918年8月,第二国际思想领袖考茨基在维也纳发表了《无产阶级专政》一书,公开站在资产阶级一边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这时列宁因遭遇刺杀在哥尔克村养病,看到了这本书后,极为震怒。列宁称考茨基为叛徒,指出书中的每句话都充满了叛徒精神。为了粉碎考茨基的猖狂进攻,捍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捍卫十月革命道路及其成果,列宁从1918年10月9日到11月10日,以坚强的革命毅力,写成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这部光辉著作,同年由共产党人出版社出版。在这本著作写作之前,列宁为了“尽快占领阵地”,还在10月9日写了一篇同名的短文,发表在10月11日《真理报》上。《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是继《国家与革命》之后又一篇论述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论战性的理论著作。全书共八节,另有一个序言和两个附录。列宁在序言中说明了写作本书的目的和意义。他指出,考茨基主义不是偶然现象,是第二国际各种矛盾的社会产物,是既要在口头上忠实于马克思主义又要在实际上屈服于机会主义的社会产物。考茨基在《无产阶级专政》小册子中所犯的基本理论错误,就是他对马克思的国家学说做了机会主义的歪曲。在无产阶级革命问题已实际地提到许多国家日程上的时候,把考茨基那种叛徒的诡辩和完全背弃马克思主义的行为分析一下是必要的。列宁集中在三个问题,即国体问题、政体问题和宪法问题上,彻底揭露和批判了考茨基那种叛徒的诡辩和完全背弃马克思主义的言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道路。主要内容和观点是:(1)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内容,也是无产阶级国家的类型。针对考茨基表面上承认无产阶级专政,实际上肆意歪曲贬低,胡说无产阶级专政只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偶然说的一个“词儿”,列宁指出,这简直是侮辱马克思主义,完全背弃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在马克思那里,不仅更确切地说明了它是无产阶级“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任务,而且是国家的形式或类型,而不是管理形式。针对考茨基认为专政意味着消灭民主和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个人独裁的观点,列宁指出,专政不一定意味着消灭实行专政的那个阶级的民主,但一定意味着消灭或极大地限制作为专政对象的那个阶级的民主;专政也并不意味着个人独裁,因为实行专政的是一个阶级,专政是直接凭借暴力而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政权,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是由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采用暴力手段来获得和维持的政权,是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政权。考茨基“忘记了”阶级斗争,抽掉了专政和民主的阶级性,是有意抹杀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列宁还批驳考茨基把民主和专政对立起来,指出无产阶级专政问题是无产阶级国家同资产阶级国家对比、无产阶级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对比的问题。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机会主义之间的对立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还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对立,而不是民主方法和专政方法的对立。任何国家政权都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即在本阶级内部实行民主,对敌对阶级实行专政,世界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纯粹民主”,鼓吹“纯粹民主”就是崇拜资产阶级民主,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认为,考茨基对无产阶级专政概念做了史无前例的歪曲,已经堕落到自由主义者的地步,庸俗地用“纯粹民主”粉饰和抹杀资产阶级民主的阶级内容,害怕被压迫阶级的革命暴力,把被压迫阶级对压迫者的革命暴力化为乌有,在对马克思的思想做自由主义的歪曲方面打破了世界纪录。(2)苏维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俄国形式,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列宁阐明了必须把苏维埃这个无产阶级的阶级组织变为国家组织,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考茨基承认苏维埃组织在革命中的伟大作用和历史意义,但却反对把作为一个阶级战斗的苏维埃组织变成国家组织,反对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把国家政权转移到工人阶级手中,实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事业的背叛!列宁驳斥了考茨基否定工农联盟的谬论,阐明了无产阶级坚持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和可能性。考茨基打着“经济分析”的幌子为资产阶级效劳,认为在小农占俄国居民五分之四的俄国,广大小私有者的农民必然与要求实行公有制的无产阶级相矛盾乃至敌对,因而建立工农联盟的无产阶级专政是不必要的、不可能的。列宁分析认为,小生产者中的剥削者不超过总数的十分之一,而且小生产者必然动摇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大多数劳动农民在基本利益上是和无产阶级一致的,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布尔什维克党正是依靠工农联盟使俄国资产阶级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和劳动农民的联盟是革命转变并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苏维埃国家牢固的基础。(3)无产阶级民主是最高类型的民主。列宁指出,在阶级社会,民主都有阶级性。“纯粹民主”是自由主义者用来愚弄工人的谎话。历史上有代替封建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也有代替资产阶级民主的无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民主同中世纪制度相比,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在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国家,被压迫群众随时随地都会发现惊人的矛盾:一方面是资本家的“民主”所标榜的形式上的平等,一方面是使无产者成为雇佣奴隶的千百种事实上的限制和诡计,因此它始终是狭隘的、残缺不全的、虚伪骗人的民主,对富人是天堂,对被剥削者和穷人是陷阱、骗局。无产阶级民主是世界上史无前例地发展和扩大了的、真正对大多数劳动者的新型民主,应该用无产阶级民主取代资产阶级民主。考茨基竭力回避现代民主即资本主义民主的资产阶级实质,宣扬“纯粹民主”和“一般民主”,鼓吹无产阶级国家应保证被剥削者和剥削者“平等”,奢谈“和平地,即用民主方法”向社会主义过渡,实际上是美化资产阶级民主,抹杀无产阶级革命。他指出,剥削者和被剥削者是阶级关系,绝不可能有事实上的平等,资产阶级国家对有产者实行民主的同时,对被剥削者实行镇压;苏维埃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和新型的民主制度,在对被剥削者实行民主的同时,对剥削者实行专政,比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百万倍。(4)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必需的和必要的标志。“它”是纯粹俄国的问题,而不是一般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针对考茨基反对苏维埃共和国以及苏维埃宪法剥夺剥削者的选举权,大肆吹捧立宪会议的荒谬行径,列宁指出,这等于说不应该把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行到底,不应该推翻资产阶级,是要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调和、妥协、合作。而事实上,苏维埃共和国作为代替立宪会议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更高民主制形式,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他认为,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必要时将剥夺资本家的选举权,解散反革命议会。这是从马克思主义的一切基本原理中得出来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布尔什维克在十月革命以前很久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口号时,并没有事先说过要剥夺剥削者的选举权。苏维埃是在没有任何宪法的情况下产生的,1918年7月10日,第五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才通过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即《苏维埃宪法》。十月革命以后,由于从资产阶级立宪民主党人到右派社会革命党人肆无忌惮地反对苏维埃,组织武装叛乱,资产阶级才被苏维埃宪法剥夺选举权。因此,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不是依照布尔什维克的“计划”出现的,而是在具体条件下,布尔什维克同资产阶级斗争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恰恰说明了苏维埃不是小资产阶级同资本家妥协以及进行议会空谈的机关,不是卖身给资产阶级的社会帝国主义者和社会和平主义者的组织,而是同剥削者做你死我活斗争的真正革命的无产阶级机关。
列宁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一书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它不仅捍卫了十月革命道路,锋芒指向考茨基的右倾机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强大思想武器,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所阐明的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理论,为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