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考茨基(Karl Kautsky)(1854—1938)

国际工人运动社会活动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首领之一。

考茨基于1854年出生在奥地利帝国的布拉格一个知识分子家庭,9岁时全家迁居维也纳。在多民族的奥地利帝国,考茨基自幼怀有激进的亲捷克的民族主义情绪。在巴黎公社革命影响下,对社会主义产生了兴趣,开始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受路易·勃朗、拉萨尔、杜林等人思想的影响。1874年进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历史、经济学和哲学,他在学生时代就已经给社会主义报刊撰稿,1875年1月加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1876年到莱比锡旅行时,同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有过个人接触,并于1877年加入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1880年接受卡尔·赫希伯格的聘请,为《社会科学和社会政策年鉴》撰稿。1881年3月考茨基在伦敦与马克思恩格斯相会,1883年创立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理论刊物《新时代》杂志并长期担任该杂志主编(1883—1917),在该刊物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通俗文章。1889年受恩格斯的委托整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史》手稿。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考茨基迁就、支持和纵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1900年在第二国际巴黎代表大会讨论米勒兰参加资产阶级政府问题时,他采取动摇和妥协态度,起草了一个实际上向机会主义投降的决议。1904年阿姆斯特丹代表大会上,他主张同修正主义者“和和气气地”商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考茨基继续站在中间派立场,并且与社会沙文主义站在一起,拥护本国资产阶级的侵略战争。他于1914年发表《战争的影响》等文章,公开为社会沙文主义者进行辩护。他还发表《帝国主义》(1914年)、《民族国家、帝国主义国家和国家联盟》(1915年)等文章和小册子,歪曲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本质,宣扬“超帝国主义”谬误,麻痹工人阶级的革命意志,支持帝国主义战争。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考茨基发表《无产阶级专政》(1918年)、《唯物主义历史观》(1927年)等文章,歪曲马克思主义,恶毒攻击布尔什维克党、无产阶级专政和苏维埃政权,破坏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20世纪20年代之后,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积极支持“第二半国际”的建立及其反动活动。1934年,他移居布拉格,后来流亡到阿姆斯特丹,直至1938年去世。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等著作中,对考茨基的修正主义理论和沙文主义立场给予了严肃而深刻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