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经济浪漫主义(西斯蒙第和我国的西斯蒙第主义者)》(A Characterisation of Economic Romanticism 〔Sismondi and Our Native Sismondists〕)

列宁在经济问题上批判民粹主义的重要著作。1896年8月开始撰写,1897年3月完成,同年4—7月刊载于《新言论》杂志。中译文收入《列宁全集》第二版增订版第2卷。

西斯蒙第是19世纪前期瑞士的经济学家,以“经济浪漫主义”的奠基人著称,其思想核心是论证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可能性和不合理性。民粹派把西斯蒙第的思想观点运用到当时俄国的社会分析中,否认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列宁揭露民粹派思想与西斯蒙第思想的渊源关系,指出民粹派的经济学说不过是全欧洲浪漫主义即西斯蒙第思想的俄国的变种。

此著作分为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列宁从九个方面概述了西斯蒙第学说的要点以及西斯蒙第同其他的(当时的和以后的)经济学派的关系。

关于国内市场缩小与小生产者破产之间关系的问题。西斯蒙第强调的小生产者破产的过程,是指工人阶级的形成过程。西斯蒙第断言:小生产者的破产证明国内市场的缩小;国内市场由于资本主义固有的分配上的不平等而缩小,只有均衡的分配才能造成市场。列宁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农场经济的发展不是缩小国内市场而是造成国内市场,因为,资本主义是同商品经济一道发展的,随着家庭生产让位于为销售而进行的生产,随着手工业者让位于工厂,为资本提供的市场也就逐渐形成。

关于对国民收入和资本的看法问题。西斯蒙第完全抄袭了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关于三种收入即地租、利润和工资的理论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生产是由两部分即工人(工资,或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可变资本)和资本家部分(额外价值)组成的理论,加上其不懂资本与收入的区分,这样他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荒谬的境地。既然生产需要资本,确切地说需要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那么全年生产的产品就不能以收入的形式全部被工人和资本家消费。西斯蒙第不去谈论全部生产工具和原料,却用年收入和国民收入相等这样的论断来解决资本和收入的区别。俄国民粹派重复这一错误认识,得出了以下错误结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额外的价值不能实现;由于额外价值在国内不能实现,必须寻找国外市场;似乎正是由于产品不能在工人和资本家的消费中实现,才引起危机。

关于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问题。西斯蒙第认为,生产应该适合消费,生产由收入决定,生产超过收入引起生产过剩。列宁指出他混淆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把朴素的农民道德直接搬进资本主义社会,甚至得出要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结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出来的社会产品,并非都用来个人消费,机器、煤等物品就不用于个人消费,而只用于生产消费。因此,把社会产品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类即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应该是谈论社会资本和社会收入的出发点。西斯蒙第把社会生产只归结为个人消费是完全错误的。

关于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积累问题。西斯蒙第认为迅速的积累会导致灾难,列宁指出这是完全错误的。积累是生产超过收入的表现,为了扩大生产以及获得积累,就必须首先生产生产资料,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工人吸收到那一部门去,这些工人也就对消费品提出需求。可见,“消费”是跟着“积累”走的。

关于国外市场在产品实现特别是额外价值实现中的作用问题。西斯蒙第以及俄国的民粹派认为,产品特别是额外价值不可能实现,因而必须有国外市场。列宁指出,这是完全不懂得实现的规律,不善于将产品按价值分为三部分(而不是两部分),按物质形态分为两种(生产资料和消费品)。额外价值中只有一部分是消费品,另一部分则是生产资料(如钢厂厂主的额外价值)。而后一部分的消费是由转入生产完成的,制造生产资料的资本家自己消费的不是额外价值,而是从其他资本家那里换来的额外价值。在对待国外市场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反对浪漫主义者说的:资本家不能消费额外价值,必须把它销售到国外去。因为资产阶级发展的结果就是国内市场的形成。出售到国外也是为了输入另一种产品。国外市场是发展资本主义的必要,但国外市场问题和实现问题没有任何共同点,企图把二者联成一体,只是说明浪漫主义者阻滞资本主义的愿望和逻辑上的无能。

关于危机学说问题。列宁指出,西斯蒙第用生产和工人阶级的消费之间的矛盾来解释危机,认为消费的不足引起危机。而马克思是用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占有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来解释危机,认为生产条件是危机现象的根源。这两种不同的认识是与对待资本主义的不同态度相关联的。如果像西斯蒙第那样用产品实现的不可能性来解释危机,那就会去否认现实,否认资本主义的客观存在与发展。用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理论,我们就会承认资本主义的现实性和历史进步性,从它的发展中去寻找解决危机的革命出路。

关于资本主义地租和资本主义人口过剩的问题。西斯蒙第不赞同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反对把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范畴搬到农业中来,谴责农业按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生产,感伤主义地谈论宗法式的土地经营制度的优越性,以此来控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反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在人口过剩问题上,西斯蒙第的观点是小资产阶级的同情心和马尔萨斯主义的奇特结合,他认为是机器的发明造成了人口的过剩,因此要反对资本主义道路。列宁批判道,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本主义这部机器的必要组成部分,没有它,资本主义经济不能存在,也不能发展。

关于与过剩人口问题相关的机器的作用问题。西斯蒙第用机器是否“有益”问题来代替机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历史作用问题,认为使用机器“危险”,呼吁阻止、节制和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被列宁称之为“一个反动者”。列宁指出,机器工业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大进步,它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和使整个社会的劳动社会化,还破坏了工场手工业的分工,破坏了落后的宗法关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前进。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过程也带来了矛盾的“进步”,即矛盾的尖锐化和扩大。

关于保护关税政策问题。西斯蒙第认为,保护关税政策是“不合理”的,因为“国家”遭到损失。列宁指出,保护关税政策是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因素”,与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与这个制度中得到政府支持的主导阶级的利益相联系;保护关税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的问题是企业主之间(有时是各国企业主之间,有时是该国各派企业主之间)的问题。西斯蒙第根本没有这种历史观点。

列宁对西斯蒙第在政治经济学史中总的作用做了概括,指出他与古典经济派的不同之处在于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矛盾,这是其贡献。但他只从小资产阶级的观点出发,对资本主义进行感伤主义的批评,其见解是非常肤浅的。西斯蒙第思想的旨趣在于论证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可能性。

列宁在著作的第二部分就西斯蒙第和浪漫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的性质做了以下分析:

西斯蒙第及浪漫主义者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批判资本主义。西斯蒙第指责货币经济带来灾难性的竞争,败坏人民的美德,促使人们相互欺骗。他把小生产当作一种与资本主义对立的“生产形态”,以期消除资本主义的矛盾。列宁认为,这种指责说明他们一点也不了解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分工的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比农业发展迅速,工商业人口增加较快,工商业在整个经济制度中的比重和作用较大。资本主义具有不可遏制的前进趋向,它不能停滞不前。资本主义的不稳固正是进步的因素,它加快社会的发展。浪漫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的最直观的特征就是感伤主义的批判。浪漫主义者把小生产当作一种“生产形态”,并把它同资本主义对立起来。事实上,被捧上天的小生产者就是小资产者,依旧敌视处于社会底层的无产阶级。浪漫主义者把小资产阶级理想化,站在小资产阶级立场上批判资本主义。西斯蒙第不了解小生产(把它理想化)和大资本(他攻击它)之间的联系,没有看见他所偏爱的小生产者即农民实际上正在成为小资产阶级者。

浪漫主义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把各种利益的矛盾看作是学说、体系甚至是措施等的矛盾和错误。站在发展的矛盾以外并处于两个对立者之间的中间过渡地位的小生产者的狭小眼界,在这里是同幼稚的唯心主义结合在一起的,这种唯心主义用人们的意见来解释社会制度而不是用社会制度来解释人们的意见。浪漫主义者要求恢复行会的原则与思想,把由联合地方手工业者这种狭隘的原始的需要所产生的联盟当作典范,运用于资本主义社会。而这样的主张却被俄国的民粹派完全接受,并将其理想化。他们借助于西斯蒙第的理论论证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可能性、不合理性,最终走向了否定、反对、阻滞资本主义的道路,得出了俄国经济未来的出路在于走与资本主义不同的路子的结论。对此,列宁总结道,民粹主义者是西斯蒙第的追随者,民粹主义的理论是全欧浪漫主义的俄国变种,这种理论从出现之日起,就是小资产阶级的和反动的理论。

列宁对浪漫主义的批判同时也是对俄国民粹派的批判,这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以及对俄国道路的探索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