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戈里·季诺维也夫(Grigori Zinovyev)(1883—1936)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首任主席;苏联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联共(布)党内反对派的主要代表之一。1883年9月23日出生于乌克兰的一个牧场主家庭,原姓拉多梅斯尔斯基,犹太人。19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南俄投身工人运动。1901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2年在柏林、巴黎、伯尔尼等地从事国际工人运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站在布尔什维克一边,开始了和列宁的长期合作。1905年革命中,返回俄国,在彼得堡从事革命宣传工作,到喀琅斯塔得组织水兵起义。1906年他被选为彼得堡党委委员。次年代表彼得堡党组织出席了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在会上他被选为党中央委员。1905—1907年革命失败后,季诺维也夫主要从事党中央机关刊物《社会民主党人》的编辑工作。1908年被捕,不久获释。再次出国参加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报纸《无产者报》的编辑工作。后侨居法国、奥地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到瑞士参加《社会民主党人报》的工作,与列宁合著《战争和社会主义》一书。
1917年4月俄国二月革命胜利后,随同列宁回到俄国,在彼得格勒苏维埃工作,同时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副主编。同年10月被选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十月革命准备阶段,季诺维也夫在举行武装起义的问题上和列宁发生了重大分歧。列宁坚持由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而他和加米涅夫却反对列宁关于武装起义的思想和具体计划,并把这一分歧公之于众。他这一行为受到列宁的严厉谴责。十月革命后,因主张成立由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参加的联合政府,再次受到党的批评。1919年3月在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首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1921年他成为彼得格勒党组织领导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党中央政治局委员。
1925年季诺维也夫同加米涅夫组成新反对派。当年9月,季诺维也夫发表《列宁主义》一书,申述自己对列宁主义理论及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看法。书中首次明确提出“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论断。他批评现行政策对富农过于宽容,认为新经济政策不能通向社会主义,而只能通向国家资本主义。在10月召开的中央全会上,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索柯里尼科夫、克鲁普斯卡娅联名向党中央发出一封《四人信件》,提出开展党内争论的要求。中央多数派拒绝进行争论。新反对派决定将他们的主张诉诸即将召开的党代表大会审议。由于季诺维也夫长期担任列宁格勒(原彼得格勒)党组织领导人,在列宁格勒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反对派以列宁格勒为活动基地,对中央的许多重大政策(主要是农村政策)提出批评和抵制。所以新反对派又称“列宁格勒反对派”。联共(布)十四次代表大会批判了新反对派。会后季诺维也夫被撤销列宁格勒省委领导职务。1926年春夏之交,他与托洛茨基结成联盟,在莫斯科、列宁格勒进行派别活动,同年6月,联共(布)中央全会决定将其开除出中央政治局。共产国际解除其执委会主席职务。1927年夏与托洛茨基等发表《八十三人宣言》,继续反对中央的方针政策,被开除出中央委员会。1934—1935年,被指控为暗杀基洛夫的指使人,被开除出党,并作为“地下反革命小组的主要组织者和最积极的领导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1936年8月25日以卖身投靠法西斯间谍机关等罪名,和加米涅夫一起被处决。
1988年6月13日,苏联最高法院撤销了1936年对季诺维也夫的判决,宣布他在法律、国家和人民面前是无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