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的关系(relationship among the masses, classes, political parties and leaders)

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在多数情况下,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的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这是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俄国经验对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相互关系的科学论述:(1)在阶级社会里,群众、阶级、政党是密不可分的。广大群众由于经济地位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阶级,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不同阶级的政党。政党是本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阶级斗争的领导力量。因此现代社会的政党无不是阶级的,无不具有阶级性,从而根本区别于以往社会的朋党或帮派。非阶级、超阶级的政党,同非阶级、超阶级的群众一样,都是不可思议、不会存在的。(2)政党与阶级、领袖与群众不是对立的。作为阶级的政党,本阶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都有自己的政治纲领和领袖集团,领导本阶级和群众去争夺国家权力,成为执政党,以维护、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和奋斗目标。德国共产党内反对派的“是党专政还是阶级专政?是领袖专政(领袖的党)还是群众专政(群众的党)?”这种提法就证明其思想混乱无可救药,是人为地制造对立与分裂。(3)领袖集团的选拔与作用。领袖人物是从经群众实践检验被认为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人们中民主选出,而非指定的、自封的、天生的。他们组成比较稳定的集团,实行集体领导,以便集中智慧,通力合作并积累经验,不是个人专断或分班轮换,一个主子一帮人。他们担任最重要职务,其作用是主持,即负主要责任掌握或处理,不是主导,更非主宰,根本区别于领袖独裁。

群众、阶级、政党、领袖是一种层层递进,逐步形成核心并发挥领导作用的发展过程。领袖代表并服从政党,政党代表并服从阶级,阶级代表并服从更为广泛的群众,即代表绝大多数人,依靠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服务。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学会把领袖和阶级、领袖和群众联结成一个整体,组成一个不可分离的体系,才配拥有先锋队、领导核心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