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Stalin’s theory of dialectical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源于苏联的一种从内容上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词语。斯大林在1937—1938年亲自撰写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第四章第二节,就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题,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

斯大林给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别下了定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它对自然界现象的看法、它研究自然界现象的方法、它认识这些现象的方法是辩证的,它对自然界现象的解释、对自然界现象的了解是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推广去研究社会生活,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应用于研究社会生活现象,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斯大林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分别来源于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的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的内核”,但是又与它们有本质的区别。

斯大林概括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特征:(1)辩证法把自然界看作有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其中各个对象或现象互相有机地联系着,互相依赖着,互相制约着。(2)辩证法把自然界看作不断运动和变化、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状态,其中始终有某种东西在产生、在发展,有某种东西在破坏、在衰颓。(3)辩证法把发展过程看作从不显著的、潜在的量的变化到显露的变化,到根本的变化,到质的变化的发展。(4)辩证法的出发点是,自然界的对象或自然界的现象含有内在的矛盾,内在矛盾之间的斗争是发展的内在内容。斯大林把辩证法应用到社会领域,解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斯大林概括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1)世界按其本质是物质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现象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不同形态,辩证法所判明的现象之间的联系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发展规律,世界是按物质运动规律发展的。(2)物质是第一性的,而意识是第二性的。(3)世界及其规律完全可以认识。斯大林把唯物主义应用到社会领域,强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力量和生命力在于,它以正确反映社会物质生活发展需要的先进理论为依据,把这种理论提到它应有的高度,并且把充分利用这种理论的动员力量、组织力量和改造力量,看作自己的职责。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斯大林指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发展是决定社会形态更替的主要力量。斯大林用大量的篇幅总结了生产的三大特点:(1)生产始终处在变化和发展的状态中,同时,生产方式的变化又必然会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在制定自己的党纲以及进行实际活动的时候,首先应当从生产发展的规律出发。(2)生产的变化和发展始终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开始的。(3)新的生产力以及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产生于旧制度内部。斯大林以生产的特点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人类社会基本规律的客观结果;苏联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是在俄国旧生产关系内部产生的,需要强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政权消灭一切旧的生产关系。

斯大林以简明通俗的方式、独创性的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它指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阶级性、党性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世界观基础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继承和革命变革。但是斯大林没有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同英国哲学、法国哲学以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关系。斯大林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肯定了唯物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决定性的意义,概括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由表及里的认识秩序。在阐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特征时,回答了“世界本原是什么”,以及思维产生后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等问题,指出了辩证唯物主义与辩证的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一般唯物主义与一般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作为真正科学的可知论与一切形式的不可知论的根本区别。

斯大林在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特征时,揭示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含的内容及其各自对社会发展进程的作用,提出“社会所处的自然环境即地理环境”及“人口的增长,居民密度的大小”这两个条件,能够“加速或者延缓社会发展进程”,但“不可能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对社会发展不产生“决定的影响”;指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和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条件。斯大林强调新社会思想、新理论观点、新政治设施、新政权在新生产力同旧生产关系冲突的基础上,在社会新的经济需要的基础上一经产生,便反过来对社会生活、社会历史表现出巨大的作用,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的历史性和辩证性。他还阐述了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指出生产方式决定社会性质,推动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发展,它的改变必然引起整个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的改变。

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如在对对立统一规律的阐述上,在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关系的阐述上,在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的论述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