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analysis)

在思维中把整体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和各种属性分别加以考察的方法;认识对象整体及其本质的必要阶段、途径,辩证逻辑的方法之一。客观事物是具体的多样性的矛盾统一体。这些部分、方面和属性在统一体中是互相联系的,如果不进行分析,就不可能认识具体事物,不可能透过复杂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因此,辩证的分析就是通过对事物诸多部分、方面、属性的考察,发现把各方面联系起来的事物的基础性、本质性的东西。

培根从哲学上概括了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提出了认识始于经验的经验主义基本原则。他认为自然界真正存在的就是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的个别物体,哲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分析的方法,认识这些个别物体的运动。培根片面地强调分析,并把它视为获取知识的唯一方法。通过科学实验,用分析的方法来理性地把握事物的特性,标志着唯物主义的萌芽。康德虽然既承认分析,又承认综合,但在他的先验逻辑中,仍然把分析与综合对立起来。黑格尔基于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视域,第一次对分析与综合做了辩证的阐释。认为哲学方法既是分析的,又是综合的,两者是理念外化的结果。由于研究对象和实践目的不同,所运用的分析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系统分析、结构分析,等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关于分析的合理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化了对辩证分析方法的认识,并指出了孤立地使用分析方法的片面性。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用世界上的一切归纳法都永远不能把归纳过程弄清楚。只有对这个过程的分析才能做到这一点。归纳和演绎,正如分析和综合一样,是必然相互联系着的。不应当牺牲一个而把另一个捧到天上去,应当把每一个都用到该用的地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注意它们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应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切忌形而上学地把某一种方法推向极端。恩格斯批判了在思维方法上把分析方法绝对化、推向极端的片面性。他指出,不是从运动的状态,而是从静止的状态去考察;不是把它们看作本质上变化的东西,而是看作固定不变的东西;不是从活的状态,而是从死的状态去考察,这种考察方式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移植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随后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辩证分析方法就是要从运动、变化的观点把握事物的本质,静止地、凝固不变地考察事物必然陷入形而上学片面性。

马克思提供了运用分析方法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范式。列宁指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这一分析从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从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萌芽。马克思经过分析,通过个别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一般,揭示了工人阶级生产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所占有,并按一定的经济规则在整个资本家群体中进行分配的实质,科学地把握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马克思娴熟地运用辩证分析方法,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衰亡的客观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要求人们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列宁在《共产主义》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列宁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视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活的灵魂”,提高了对矛盾分析方法的认识。毛泽东在《矛盾论》中重申了列宁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通过偶然把握必然,形成对事物动态变化的、全面系统的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毛泽东强调,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不熟悉生活,对于所论的矛盾不真正了解,就不可能有中肯的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辩证分析方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