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复合论(theory of complexes of elements)
马赫主义的一个基本命题。马赫早期宣称世界是由感觉构成的,他为了掩盖这种露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制造了“要素”说。马赫所说的“要素”,就是颜色、声音、气味、冷热等人的主观感觉。但是为了掩盖这一点,他把要素说成既是物理的,又是心理的。如当人们注意到颜色与光源的依存关系时,颜色就是心理的了。颜色和光相联系就是物理要素,而颜色与视网膜相联系则是心理要素。马赫认为,物理的要素与心理的要素是联系在一起的,不论是“物理要素”还是“心理要素”都是感觉。在这里马赫把感觉叫作“要素”,以此宣称自己的哲学是超越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上的“新理论”。
在马赫那里,感觉就是要素,要素的复合(感觉的复合)构成物体;要素、感觉是第一性的东西,物质是第二性的东西。马赫说:“感觉不是‘物的符号’,而物倒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感觉复合的思想符号。世界的真正要素不是物(物体),而是颜色、声音、压力、空间、时间(即我们通常称为感觉的东西)。”在1886年《感觉的分析》一书中,马赫更明确地宣称:“不是物体引起感觉,而是要素的复合(感觉的复合)构成物体。”在这里,马赫用“要素”代替了“感觉”,以掩饰“物是感觉的复合”这一命题的主观唯心主义色彩。
由此可见,这种观点总体上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并不是客观实在,而是感觉的总和。世界仅仅由我们的感觉构成,感觉的总和就是世界一切事物的全部内容,把这种感觉内容抽掉了,事物也就不存在了。从这一点出发,马赫主义者大肆攻击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认为在感觉之外还“假定”客观物质的存在,是完全多余的,妄图挖掉唯物主义的基石,否定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列宁指出,“马赫关于物即感觉的复合的学说,是主观唯心主义,是贝克莱主义的简单的重复”,这种学说的荒诞就在于“除了自己以外,就不能承认别人的存在,这是最纯粹的唯我论”。他还指出,“要素”说不过是“妄图用一个比较‘客观的’术语来掩饰唯我论真面目的唯心主义”。贝克莱认为,感觉的存在,离不开感知它们的人的心灵。而事物既然只是一些感觉和“感觉的集合”,也就不能离开感知它们的心灵而独立存在。这样就得出了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公式——“存在就是被感知”。马赫的观点实际是贝克莱理论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