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学危机(crisis in modern physics)
1905年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彭加勒在其著作《科学的价值》一书中提出。它代表一些自然科学家,由于根深蒂固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作祟,而产生的一种对整个物理学甚至整个自然科学发展的典型的错误看法。这种看法是由于那些自然科学家不懂得唯物辩证法,从而不能正确理解和解释认识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辩证发展过程而产生的,这种看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一定的代表性。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五章中,把它作为一个批判的重点。
彭加勒的《科学的价值》第八章的题目为“数学物理学的现代危机”。他认为,从牛顿时代起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遭受了两次“危机”。第一阶段,他称之为“牛顿中心力阶段”。就是说,在牛顿力学之后,由于牛顿力学的辉煌成就,一些物理学家就企图把一切现象、一切作用都归结为中心力的相互作用。其特点是:一切作用都发生在中心联线上,力的大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可是后来发现,有些现象,特别是一些热现象和电磁现象,并不能完全用这种中心力来解释。于是,他认为物理学遭到了第一次“危机”。此后,物理学的发展就进入了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代之而起的是总结、概括并发现了一系列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彭加勒在这一章里共列举了五条基本原理。它们是:卡尔诺原理(即热力学原理);相对性原理;牛顿原理;拉瓦锡原理(即质量不灭原理);迈耶原理(即能量不灭原理)。可是他认为,由于物理学的新的更为急剧的发展,这些原理又一个一个地被“推翻”了。这样物理学的发展又遭到了第二次“危机”,从而又进入了第三发展阶段。彭加勒所谓的“现代物理学的危机”,指的就是物理学在发展上所遭到的第二次“危机”。
实质上,由于自然界本身就是辩证地发展着的,因此,随着人的实践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在不断扩大,不断加深。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具有一种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辩证发展的特点。也就是说,随着实践能力的加强,认识的不断深入,对以往的认识就有一个不断丰富、修改、补充和发展的过程。假如把以往的一切认识僵化了,把它们看成是科学上的金科玉律、“最后一言”,那么一旦有了新发现的事实、现象、规律,不能再强行纳入旧框框时,那就会把这种情况看成是旧的原理被“推翻”了。这样就必然会做出如彭加勒所说的遭到了什么危机的结论。
列宁指出,所谓现代物理学危机,既不是物理学发展本身遭到了什么危机,更不是唯物主义在物理学发展中遭到了什么危机,而就“危机”的实质说,不是别的,恰恰是“旧物理学自发地接受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被唯心主义的和不可知论的认识论代替了,不管唯心主义者和不可知论者的意愿如何,信仰主义利用了这种代替”。列宁坚决相信:“物理学的唯物主义基本精神,正如整个现代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基本精神一样,将克服所有一切危机,但是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去代替形而上学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