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the capitalistic development from free competition to monopoly)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走向垄断,是列宁主义产生的时代。

以电气技术为标志的第二次产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得以最后形成。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以重工业为代表的新兴工业部门兴起,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本更加雄厚,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生产的无序化和资本的激烈竞争,使1873—1907年间世界性经济危机频繁发生,对社会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也加速了企业兼并和大资本对小资本的吞噬过程。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最终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资本主义暴露出明显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垄断组织为了防止新的创造发明危及高额垄断利润,往往人为地阻碍技术的进步。同时,随着垄断的产生和发展,脱离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资本家,形成一个专靠“剪息票”为生的食利者阶层,而且使少数帝国主义大国也成为食利国,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变成了腐朽没落的社会制度,垄断资产阶级已成为腐朽没落的反动阶级。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持其对内垄断、对外称霸的局面,在政治上走向全面反动。这一切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以及帝国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帝国主义的重重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无产阶级同本国劳动群众结成同盟,联合世界上一切被压迫国家和被压迫民族进行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客观条件日趋成熟。